人文学术双视角,晚期肺癌生存录《钻石突变,十年磨一剑》新书发布|从绝症到慢病 晚期肺癌十年精准探索之路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秦苗)10月29日,由广东省人民医院杨衿记教授主编、《医师报》组织采写、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钻石突变,十年磨一剑:ALK或ROS1阳性晚期肺癌患者10年生存录》一书在广州召开新书发布会。参加本次发布会的主要嘉宾有:专家编委会成员广东省人民医院陈华军、崔景华教授等,以及辉瑞全球生物制药商业集团中国区肿瘤事业部总经理王怡亲女士、《医师报》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女士、家庭医生在线CEO郑文艺先生、清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孙宇女士。
该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患者故事,全面展示晚期肺癌患者十年抗癌历程;第二部分:结合抗癌患者的个体化精准诊疗步骤,并配以治疗与生存为一体的“时间轴”,系统化展现规范与精准的治疗过程;第三部分:专家对病例进行学术性评点;第四部分学术进展,详细梳理近年ALK/ROS1靶点的治疗进展。该书是中国首部采用叙事医学结合平行病例的写作手法,成为一部集人文、医学为一体展现晚期肺癌从绝症变为“慢性病”的经典范例。
十年“相愈” 见证肺癌精准治疗“黄金十年”
“钻石突变”是指ALK与ROS1基因突变,这两类突变有一定的相似性,均以融合为主。这部分患者之所以属于肺癌患者中的“幸运儿”,主要是因为ROS1和ALK两个靶点得益于靶向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和更长的生存期。杨教授介绍,本书收录的13位患者无疑是肿瘤精准治疗时代的最大受益者,自全球第一代ALK/ROS1抑制剂克唑替尼在我国上市已有9年之余,这些患者大多为首批使用抗肿瘤新药的获益者,在长达10年的抗癌经历中,他们用自己真实的经历,讲述了十年精准诊疗之路。
发布会现场,主创团队杨衿记教授、陈华军教授、周建英教授、周建娅教授、赵艳秋教授、刘喆教授、李斌教授、张永昌教授、崔景华教授等分享了该书创作时的精彩故事。得益于肺癌驱动基因理论和精准治疗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驱动基因阳性晚期肺癌患者带瘤生存超过5年,其中有部分已长达10年。这个时代的医生也赶上了肺癌治疗方法发展的黄金时期,肺癌个体化治疗与抗肿瘤新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临床医师开展了ALK或ROS1融合基因阳性肺癌方向的转化研究。所以,该书的发布可以说恰逢其时,实现了将晚期肺癌变成“慢性病”的梦想。
十年初心 医患双方精诚合作的典范
张艳萍执行社长表示,读完这本书,让她感受到晚期癌症不再是人们口中的禁忌之词,而是成为可以供他人预防、借鉴的宝贵经历。她感动于患者的无私讲述,及主创团队的无私奉献。仅通过短短六个月的时间就书写、再现了13位晚期肺癌患者十年抗癌之路上的平凡与伟大、艰辛与温情。
郑文艺总裁说道:“我认真的读了这本书,患者讲述十年抗癌史写得很感人。不但从医学进步的角度颠覆了常人认为,得了癌症就无法医治的错误看法,更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给肺癌患者树立战胜晚期癌症的信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孙宇副总编介绍,本书从叙事思维的角度出发,将患者的亲身感受与医生的治疗评价交汇融合;同时,从学术的立场讲述了创新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体现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学人文价值的回归和升华,有助于患者从中获取信心与力量,有利于临床医生从中获得自信和经验,是一本注重学科权威性和医学人文精神的著作。
患者代表王欣女士亲临会场,她的抗癌之路从沈阳到广州,7年跨越36万公里。作为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的最大获益者,现如今不仅自己仍有良好的生活品质,还能照顾90岁高龄的父亲。
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佘妙容教授作为一名晚期肺癌患者,为与会嘉宾讲述了自己的抗癌经历。她从一名医者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角度出发,从治疗、心理的多重角度诠释抗癌心得与体会。
主编说
杨衿记教授表示,这本书讲述ALK或ROS1融合基因阳性晚期肺癌患者,挑战人生逆境,活过十年以上,展现肺癌规范诊治中传统治疗(化疗与多学科综合治疗)与现代精准治疗天衣无缝的配合。《钻石突变,十年磨一剑》带领你我重温这13位患者的抗癌之路,了解他们以各自的方式与晚期肺癌十年抗争的不寻常经历。本书首次采用叙事医学的方式记录医生追求的职业本分和患者对生命的本能热爱,映射的是医者的生命之思和患者的医学之悟。充分展示医患之间从面对被科学定义的疾病到面对鲜活的人,从不确定性的挑战到技术超越的愉悦,医患在对抗共同“敌人”的战壕中成为了密不可分的“战友”的过程。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这幅愿景是由每位拥有良好诊疗体验的患者、由每个幸福完整的家庭、由每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生命所共同刻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