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我的病人朋友----专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米彦军

时间:2023-03-04 17:36:15来源:医师报作者:洪瑞麟

在肿瘤内科,

他治疗和陪伴了很多病人朋友。

他说,足够的安慰,

有时候对患者治疗能起到令人惊喜的效果。

在陪伴患者抗癌的路上,

他选择做患者心中“总是去安慰”的医生朋友。

厦门市卫健委、《医师报》社联手推出“厦门医界新‘声’代”系列访谈,

本期专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米彦军


我的病人朋友


【医声】

“只有在足够的安慰之下,

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整好了、

药物才可能发挥到最好的疗效。

医疗所有的进步,

都是在基础研究之上。

死亡是每一个人都必然要面对的,

但是我们能把死亡给它向后延长、

可能就是我们现在工作的一个目的。”


Q1:作为一名资深的肿瘤内科医生,能聊聊让您印象深刻的一名病人朋友吗?

        米彦军:(他)是一个肾(肿瘤)晚期患者,在外院已经做了手术。但是手术把腹腔打开以后发现肿瘤实在是太大了,是没办法切除的。所以说在万般无奈之下又把腹腔给关上了。我们也觉得希望不大,但是并不等于没有希望。

      全科讨论了以后大家还是一致决定试一试。患者精神状态非常不好,只有在足够的安慰之下、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整好了,药物才可能发挥到最好的疗效。我们就反复与患者沟通、跟他详细介绍病情,绝望中也要看到希望。经过了4个周期的治疗,奇迹发生了——这个疾病已经彻底地治愈了。

      患者现在每年还都经常回来看我们,我们在给他复查的过程当中发现没有任何复发的迹象。到目前为止已经接近了八年的时间,八年、其实在我们肿瘤治疗领域,五年就属于临床治愈了。他已经过了八年、就说明,疾病已经是彻底地离他而去了。他很高兴、我们也很高兴。


Q2:您能结合具体案例,聊聊基础研究和临床之间的关系吗?

       米彦军:医疗所有的进步都是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之上。印象中很深的是一个肺癌患者,做病理诊断的时候我们就取了一部分组织拿到实验室,这个组织在实验室培养了几个月以后,我们就给他应用了一些我们实验室自己的药进行一些筛选。

      幸运的是我们筛到了一个上市的药物、但是没有应用在肺癌领域。我们就把这个实验室筛出的这个药物给这个病人应用,结果确实这个病对这个药物还是比较敏感的,疾病又再次得到控制。现在这个病人还在继续治疗当中,我们也期待着这个病人能取得一个很好的疗效。


Q3:关于临床试验的作用和给患者带来的帮助,您能讲讲吗?

      米彦军:很多患者或者是大众误认为做临床实验就是当小白鼠,其实现在的临床实验都是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进行的。临床实验给患者除了带来了免费治疗的机会,也给他带来了很多新的疗法、新的药物。我有一个患者、是食管癌晚期的患者,术后经过了几轮治疗,疾病再次进展。我们就给他筛选了一个临床实验,进行了一个前期的基因检测,最后发现有一个临床实验很适合他。在全面评估和体检以后就给他应用了这个临床实验,现在也在持续的治疗当中,已经都稳定一年多了。


Q4: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如何看待自己的使命?

      米彦军:我们肿瘤科面临着非常多的晚期患者,可能生存期都不长。但是我觉得把生存半年的患者延长到一年、延长到两年,这就是我们现在肿瘤科医生的一个目标,也是现在支持我们面对很多死亡的一个心理支撑。死亡是每一个人都必然要面对的,但是我们能把死亡给它向后延长,可能就是我们现在工作的一个目的。


本期采访: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洪瑞麟 通讯员  陈艳丰  罗超  拍摄制作:医师报新媒体中心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