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萍:向屠呦呦先生学什么?
《医师报》社执行总编辑 张艳萍
一味中药,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一次获奖,让世界重新定义了中草药;
一份坚守,让我们向世界宣誓了一份责任。
一味普通的中药,一位少有“头衔”的科学家。从青蒿到青蒿素再到2015年我国首个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先生的获奖,无疑是对我国中医药、中医药人最好的肯定和赞誉。
在我国,中草药的应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随着近现代西医西药的广泛应用,中医药科研工作者的光芒变得暗淡,中医药发展遭遇困难,很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流失,很多宝贵的中医药品种无以接续……
但我们同时也看到,有那么一批中医药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挺立在科研的一线,探索创新,寻找新的科学技术和方法,为的是拿出疗效更佳更符合国人的中医药成果,回馈国人。
我们更为欣喜的是,有很多对中医药情有独钟、眼光独到的西医药人也投身到了中医药的科研、临床研究工作中,身体力行,推动着中医药的发展。
如这个集子,我们有幸采访到了8位医学科学家,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对中医药有着天然的热爱,愿意在中医药的科学研究、临床应用中探索,为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奉献中医药的一份力量。
如孙燕院士,尽管年事已高,但无时无刻不身体力行支持中医药这个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的发展,并一再呼吁“应该把中医的思想融入医学临床实践,最大限度地应用现代科学方法阐明中医中药的作用”。并强调肿瘤治疗必须讲究“中西并重”;
如石远凯教授,这位我国进行抗肿瘤新药研究最多的主要研究者,不仅忧虑于目前中医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辅助地位,在24年的时间里,他进行的170多项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中,支持了90多项国内企业项目、一类新药60项,这些研究结果出来后,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中药制药企业的健康发展;
如振东制药的李安平先生,放弃石油行业的丰厚利润,如痴如醉于中医药的发展,并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挽救人的生命要比挣钱有意思不知道多少倍”的体会。
……
振兴中医药,早已被视为我国医药人尤其是中医药人的使命。
但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关注屠呦呦先生的热潮迟早会褪去。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这股研究中医药发展的热潮继续?
一直有人说,我们到底该向屠呦呦学什么?学习她如何快速成功?我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屠呦呦数十年如一日、一头扎在一味普通中药上,面对模棱两可、存在了几千年的古籍,期间所经历的枯燥、挫折、磨难、迷茫哪有快速成功可言?!
屠呦呦凭着超乎常人的执着精神、品质与品格,凭着拒绝浮躁的科学定力、专注力和韧劲——让成功成为必然。她的获奖,不仅给国家和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带来了意外惊喜,也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只要耐得住寂寞,我们深信,终有一日,他们一定也会如屠呦呦一样“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成功,从来都是与孤独、寂寞、迷茫、坚守相伴。只要方向正确,在坚持不懈的过程中,就会找到快乐的源泉,进而陶醉其中。就有可能收获超越时间、空间,久远流传的成就、作品。
执着,是激发激情的钥匙。
我们期盼通过学习屠呦呦的这份执着精神,在我国中医药界释放出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