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聊城二院刘跃森:带领百年老院焕发新活力,让患者少花钱看好病

时间:2023-04-04 10:19:40来源:医师报作者:guanyanqing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管颜青 通讯员 王鹏)“与心内科专家相比,做一名百年老院的掌舵者有什么不一样?”

 

“作为医生,怀仁爱之心救助患者是我一生的坚守。而作为管理者,则需要更加夜以继日地学习各学科知识。在学中干,干中学,才能跟上医院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为冀鲁交界地区周边五百万的居民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面对记者的提问,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聊城二院”)党委书记刘跃森形容医院管理者的工作如履薄冰。在护佑一方百姓健康这事上,医院来不得半点“含糊”和麻痹。

 

走进坐落在山东省临清市的聊城二院,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在130多年的岁月洗礼中,医院从传教士创建的名为“施医院”前身的起步,先后更名为华美医院、冀南军区战地医院、冀南人民医院、河北省第二人民医院、聊城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及如今的聊城二院。每一次名字的变化,都见证着医院紧跟时代步伐,谱写出“由弱到强,发展成为深受患者信赖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华美乐章。

 

变的是名字,不变是百年来心怀大爱,情系百姓的初心。在刘跃森的带领下,聊城二院正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向着“建设成为冀鲁豫周边特色鲜明、人文深厚的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奋力启航。

 

1680574635357406.jpg


提出“12396”发展战略 带领百年老院谱新篇

 

自1988年大学毕业后,刘跃森一直在聊城二院从事医疗工作。30多年来,他怀着救死扶伤的信念,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做起,成长为聊城市杰出心内科中青年医生到聊城市知名专家,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病痛。1996年,他肩负起带领团队共同前行的重任,担任科主任,历经多个管理岗位的历练,直至担任院长、医院党委书记。无论工作岗位如何变化,刘跃森始终牵挂着患者和医院建设,在一个个平凡岗位上,埋头苦干,恪尽职守。

 

“地处冀鲁交界,在医院周边约100公里的范围内,只有我们一家三甲综合医院。由于历史原因,河北省的临西、清河,山东省德州的夏津地区是医院重要的患者来源地,外埠的患者占到40%左右,医院服务范围覆盖500万人口。”刘跃森介绍说,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三个转变”。结合时代要求和医院自身发展需要,他带领核心团队制定了医院的“十四五”规划,即“12396”发展规划战略。

 

“1”,指确定一个总体目标:把医院建设成为一所省内先进、区域领先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建设成为冀鲁豫周边特色鲜明、人文深厚的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


“2”,指要坚持两大发展理念:精益医疗、创新管理;


“3”,指学科建设突出三大特色:急危重症救治、微创诊疗、中西医结合;


“9”,指实施九大提升工程: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服务能力、合作交流、智慧医院、治理能力、运营管理、党建文化;


“6”,建成六大体系:标准体系、学科建设体系、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运营管理体系、监督考核体系、医院文化体系。

 

“这一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戮力同心、争创一流,最终实现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刘跃森说。


1680574704128731.jpg

(刘跃森指导医院工作)

 

人才自主培养补短板 学科建设多点开花

 

如果把医院看作一艘巨轮,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和高质量的学科是驱动它前进的两大引擎。尽管医院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及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但聊城二院在多年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生生不息的“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作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聊城二院借此契机,与山东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在职博士班和在职硕士研究生班,培养高层次人才。目前,已有10名博士毕业,在带动医院科研能力、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主培养出的硕士研究生,也已成为各专业的技术骨干。

 

“早在2009年,我们就派中层干部外出参与拓展训练,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当时的医院是一个创举。”刘跃森表示,医院对学习培训一直持开放态度,近年来多次派科主任、技术骨干、中层干部到国内先进医院短期进修,并派出优秀技术骨干分别到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世界顶级医院进修学习,培养出一批批中坚力量。

有了人才的基础,医院在打造领先技术、推动学科建设上蓬勃发展,重点坚持两大发展战略:一是亚专业分化,二是学科群的建设。

 

刘跃森指出:“学科要能分则分,能细则细。这样才能做到人人有方向,人人有专攻,促进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学科建设也不能单打独斗,要在分化的基础上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坚持‘大中心’的概念,依托重点学科,打造学科群,形成技术合力,推动学科的全面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全院拧成一股绳,上下一条心,学科建设上颇具亮点:

 

2021年7月,医院建设成为国家级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聊城二院分中心,取得了国家级分中心零的突破;近年来成为了原卫生部首批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国家卒中中心、聊城市急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和聊城市创伤中心;2019年,在张运院士团队指导下,医院建成中国胸痛中心,2022年,开展心脏介入手术2700余台次;2022年心脏康复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级认证……

 

一系列的成就无一不彰显出百年老院的辉煌和活力,也让患者有了更多美好的就医体验。

 

推进全面精细化管理 帮患者花少钱看好病

 

如今,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近年来,医院推进全面精细化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每年的三级公立医院考核中,聊城二院在“精细化运营管理”方面失分很少。

 

谈及经验,刘跃森认为这与医院四方面的举措有关:

 

一是在山东省率先成立运营中心,推行运营秘书制。每月运营中心会和各临床科室对接,反馈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帮助科室及时整改。

 

二是不断优化收入结构。医院提倡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的理念,通过大外科、大门诊建设,提升三四级手术等措施,增加手术类、操作类等医务性收入;通过减少药品、耗材收入等,最大限度提高医务性收入占比。

 

三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对于收入预算,医院在业务收入方面,以预算定方向,定任务,促进学科发展;在非业务收入方面,成立资产运营科,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合同的梳理,做到应收尽收。在支出预算上,医院建立闭环全流程预算管理,实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支出。

 

四是加强人力、行政、后勤等成本控制。医院专门成立了成本控制项目组,强化对各项成本的严格管控,并对成本管控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百年来,医院始终传承济世医道。想患者之所想,做患者之所需,这是一切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刘跃森表示,“作为聊城市DRGs支付七家试点单位之一,精细化运营管理让我们在应对DRGs支付改革方面也收益颇多。这不仅让医院能健康地、高质量的发展,也让患者用最少的钱看好病,实现了医保、医院、患者三方共赢。”

 

百舸争流千帆渡,厚积薄发谱新篇。面向未来,刘跃森坚定地表示:“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功成有我’的使命感,再接再厉,为将医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人文深厚的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笃行不怠、矢志不渝!”


版面报道:

在第八届医学家年会上,刘跃森荣获“十大区域领导力院管专家”荣誉。

 

image.png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