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将我国内科危重症救治能力推至更高水平丨CACP2023 大连盛大开幕

时间:2023-06-16 19:17:34来源:医师报作者:尹晗丽娜玉辉荆冰则伯王璐瑞静

WechatIMG1066.jpeg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尹晗 王丽娜 张玉辉 荆冰 刘则伯 王璐 杨瑞静)6月15日,中国医师协会2023年呼吸医师年会(CACP2023)在大连盛大开幕。本次会议是三年新冠疫情后,首次全国性大规模呼吸领域的线下学术会议。


20年前,抗击非典的伟大胜利使我国呼吸学界深刻认识到,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捆绑式发展是现代呼吸病学必然的发展模式。10年前,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年会在大连举行,会议主题为“在我国建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科医师培训制度”,会议期间中美两国呼吸学界签定共同建立PCCM专科体系及开展PCCM专培试点项目的协议,中国呼吸学科发展的“定局之举”由此启动,我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发展进入新阶段。


今天,全国呼吸学界同道再次齐聚大连,召开中国医师协会2023年呼吸医师年会,大会主题定为“建设现代内科危重症医学体系,夯实呼吸学科发展基石”,以号召呼吸界同道进一步深入思考新冠疫情及其他重大呼吸系统疾病对于呼吸学科进一步提升内科危重症救治能力的迫切需求,进一步深刻认识内科危重症医学体系与能力建设对于个人、科室及整个呼吸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以切实的行动,从人才培养、科室建设、行业发展等多角度发力,将我国内科危重症救治能力推进至更高水平。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呼吸医师分会会长王辰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于竞进,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杨民,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瞿介明教授,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计立群,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大民,大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赵作伟,大连医科大学校长赵杰等领导及专家莅临开幕式现场。


钟南山

PM+CCM才能让中国呼吸走得更远



如今危重症医学划分越来越细,但如果没有最基本的PCCM培训,从长远看, 它的发展将是片面化和碎片化的。


我们不指望所有呼吸学科医生都能在ICU工作。呼吸学科医生有各自的侧重点和特长,但一个成熟有经验的呼吸科医生的培养,如果没有CCM(重症医学)方面的知识和基础就很难找到正确的就职方向。


另一方面,ICU医生如果不接受PM(呼吸医学)培训,也会在重症患者的救治中显示出不足。呼吸医学在 ICU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比重,所以呼吸医师协会的任务应该是三个: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行业的发展,PCCM培训应贯穿始终。希望借这次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年会为契机,进一步夯实呼吸和重症医学人才培训基础,从而造就更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人才。


王辰

呼吸学科迎来崭新局面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与中国呼吸医师分会正如飞机的两翼,一翼致力于学术交流与提升,一翼致力于医师的职业发展与行业管理,两翼互为补充,共同推动我国呼吸学科不断向前。


在新冠疫情防治工作中,我国广大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同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彰显了英雄本色。呼吸学科是一个令人骄傲的学科,也是一个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的学科。必须以最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全身心地投入。PCCM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及以呼吸衰竭为代表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救治的最好形式。随着人才培养、科室规范化建设、行业发展“三驾马车”战略方针的提出,在我国广大呼吸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呼吸学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迎来了崭新的局面。展望未来,我们除了要坚持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捆绑式”发展的方略,进一步提升PCCM中的“CC(Critical Care)”水平,推动呼吸系统疾病全病谱诊疗水平的提高外,还要树立“群医学”观念,将健康照护“促、防、诊、控、治、康”六字箴言落到实处。


瞿介明

向呼吸强学科迈进


经过20年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在“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项目”的推动下,我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不断壮大,规范化体系建设与呼吸疾病防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并在三年来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做出了突出贡献,充分彰显了实力。


建立现代内科危重症医学体系,夯实呼吸学科发展基石,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展为“强学科”的必由之路,也正因此,除本次CACP 2023外,“2023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中华医学会第八届全国呼吸危重症学术会议”乃至即将在9月召开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CTS 2023)”都将这一主题作为重中之重。相信在王辰院士的带领下,CACP、CTS各学组定将齐心合力,将现代内科危重症医学体系打造得更强,促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学科。


计立群

呼吸疾病防治有了新任务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我国城乡居民各系统疾病之首,已成为极为突出的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问题。


特别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能力经受了重大考验,队伍得到了重要锻炼,学科发展和建设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面对全球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加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如何构建呼吸系统疾病综合防治体系,如何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呼吸疾病协同化、系统化、规范化诊疗能力等,是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一直关注且持续推进的重点工作。本次大会所上演的一场场知识盛宴、学术盛会,将为推动呼吸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李大民

引领大连呼吸学科发展


以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为代表的呼吸领域专家在形势分析、政策制定、医疗救治和科研攻关等领域发挥了中流砥柱、一锤定音的作用,广大呼吸医师以高尚医德、精湛医术和忘我精神站在了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最前沿,诠释了中国医生的实力与担当。


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大连市及时、快速、有效应对,在全国首次使用 10 合混采检测技术等七个首次创新施策、七个率先创新做法,为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作出了大连贡献。


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更加关注大连、了解大连、支持大连,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校地合作以及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合作交流空间,引领带动大连在呼吸医学领域取得更多成果、更大进步。


刘晓东

传承优秀传统 守护亿万人民呼吸


大连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第一所正规医科院校,已走过76年的光辉历程。


近年来学校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学校有一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有一本教材获批全国首批教材建设特等奖,有一个团队获得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有一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有两名自主培养青年获得“杰青”项目。


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发展带动力、区域辐射力全面提升,特别是呼吸学科获得了2022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获批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追逐最耀眼的光,每个人每个团队都会星光熠熠,让点点微光汇聚成灿烂星河,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守护亿万人民的呼吸。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