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质控标准的建立是学科发展从大到强的必经之路丨CACP2023·PCCM建设之我见

时间:2023-06-18 22:43:25来源:医师报作者:



PCCM建设之我见·质控

WechatIMG19205.png

在王辰院士的倡导下,所有呼吸学界同仁热情投入在PCCM专科建设当中。在PCCM专科建设已经较为成熟稳健的基础上,如何能进一步衡量学科发展水平的提高,成为大家共同的追问。为此,《医师报》特邀各地专家分享PCCM质控管理相关经验,一同助力PCCM专科发展。

质控标准的建立是学科发展从大到强的必经之路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建安教授

微信图片_20230616112607.jpg

质控标准的建立是呼吸学科发展从大学科走向强学科的必经之路。在PCCM专科建设已经较为成熟稳健的基础上,进一步衡量学科发展水平的提高,就必须有相应的质控指标。通过对每个环节的监测,总结提高医疗质量的经验;发现问题和医疗隐患;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信息;促进医疗进步,减少医疗风险。

当前我国各个省市、乃至各个医院之间诊疗水平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和局限。以结核病为例,在许多地方,结核病大多在定点医院进行诊治,而综合性医院“痰菌阳性”诊断后转入定点医院,不能常规开展病原学培养、鉴定和分子诊断等,往往会造成漏诊。因此,我们是否应该在质控指标上提出要求,让综合性医院开展相应的结核病原学检查?这不仅有利于患者早诊早治,更利于我国结核病防控。

质控管理的目的是规范医疗行为,惠及更多患者,因此各地也可以在国家质控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增加。近10年来,江苏省已经把原发性肺癌纳入了呼吸质控体系,使呼吸医师在肺癌的诊疗过程中,根据指南、质量控制指标,规范全程管理。目前很多呼吸学科中肺癌患者的比例较以往有所提高。纳入的质控相关指标,不建议繁杂,否则反而会造成工作效能、临床质量的下降。

PCCM的临床医生不能只局限在“PM”,更要在危重症救治中发挥作用,尤其要会在呼吸系统以外,了解多个脏器功能障碍的处理。而这种全面救治能力体现是对医生和医院水平的考验,是实打实的。未来呼吸学科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当对学科建设成效进行摸底调研,将PCCM相关质控管理规范落到实处。(《医师报》融媒体记者王璐整理)

全面推进PCCM质控管理规范化建设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述良教授

微信图片_20230616113746.jpg

学科发展需要攻守兼备,其中的“守”,就是要编织严密的医疗质量控制防范体系。

早在2006年,郭述良教授便带领团队探索基于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质控管理方法,并以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建立了完整的质控小组-质控会议-质控表单管理体系,发现问题、围绕问题收集质控资料、解决问题。已制定近200份覆盖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质控管理流程和表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2009开始成为重庆市呼吸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挂靠单位,随着全国PCCM质控规范体系的建立,团队实现了从落脚于重庆当地的重点指标,到结合采用全国系统化管理、全局一盘棋的大步跨越。

要想促进PCCM学科发展,就要合理运用质量管理工具——PTDCA。P(Plan)是制定质量规范;T(Training)是培训规范;D(Do)是具体的实施和落地;C(Check)是流程、结果的检查与反思;A(Action)是基于现有反思结果的进一步改进。如此循环,形成闭环,推动学科螺旋式上升。我们在国家呼吸医疗质控中心和市内各单位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并承担起承上启下的关键枢纽作用,要在各个层面完善重庆PCCM质控管理水平。

PCCM质控标准的建立,扭转了此前我国呼吸学科大而不强、不同地区的学科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对临床医疗质量、安全和人才培养起到了推进作用。展望未来,我期待国家呼吸质控中心的发展,能进一步张开信息化、智能化的翅膀,让质控信息的提取、报送、传输、管理、反馈和质控等更为便捷、精准、高效、智能推动PCCM学科高质量同质化、均质化发展。

提高图文报告书写规范促进呼吸内镜诊疗同质化

河南省人民医院张晓菊教授

微信图片_20230616143709.jpg

《呼吸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新加入包括呼吸内镜在内的4项技术相关质控指标,形成了完整的国家质控指标体系。

作为河南省呼吸疾病诊疗质控中心的依托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一直致力于健全河南省呼吸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团队以呼吸内镜诊疗技术质控为切入点,基于《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呼吸学科部分数据及河南省医疗机构摸底调研结果发现目前各医疗机构存在呼吸内镜电子化图文报告系统不统一,缺乏结构化、标准化的呼吸内镜图文报告模板的问题。同时因呼吸内镜描述用语尚无统一标准,每位呼吸内镜操作医师的经验及认识不同,对用语混淆不清,导致图文报告质量偏低,不利于临床互通共享,更不方便质控数据的提取及统计,已成为制约呼吸内镜诊疗技术规范化发展的因素之一。

近年,河南省呼吸专科质控中心以“提高电子化呼吸内镜图文报告书写规范率”抓手,重点推进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体系建设。制定了《河南省电子化呼吸内镜图文报告书写指引(试行)》及《河南省电子化呼吸内镜图文报告评分标准(试行)》,规范呼吸内镜描述用语、统一电子化呼吸内镜图文报告系统标准化框架及内容,建立呼吸内镜图文报告评价体系,搭建河南省呼吸学科质控平台,进一步规范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推进呼吸学科规范化、同质化发展与建设。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