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参会者说|讲者绘声绘色 听者津津有味

时间:2023-06-19 22:29:25来源:医师报作者:刘则伯

6月15~18日,中国医师协会2023年呼吸医师年会(CACP2023)开幕。来自天南海北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师专程赶来,参加新冠疫情三年来首次全国性呼吸领域的盛会。

接连几日的主论坛、分论坛,参会者热情不减,或用笔记,或拍照记录下每一个知识点。大咖讲得绘声绘色,参会者听得津津有味。

李艳霞  夯实基础  推动PCCM专科发展

image.png

“王辰院士提出的‘建设现代内科危重症医学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艳霞教授表示,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捆绑发展,可以让呼吸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练好对内科疑难、危重症救治的基本功,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转变身份,对患者进行妥善救治。建立内科危重症医学体系,加强呼吸科医生重症救治能力培训,建设PCCM医疗团队,对夯实呼吸学科发展的基石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更好地推动呼吸学科发展。

赵立 三大能力培养真正的PCCM医生


微信图片_20230617161156.jpg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赵立教授表示,PCCM专科医师的培养可分为三大能力建设。首先,是树立整体观,对呼吸疾病患者全身的病理生理学指标进行系统把握,避免“只识疾病,不见患者”情况的发生;其次,PCCM医生应在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和各项指标进行有效管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使所有PCCM医生都应对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镜、胸腔镜、深静脉置管等呼吸科“特色”操作熟稔于心。


马壮  科主任要重视危重症救治能力


微信图片_20230617161159.jpg

北部战区总医院马壮教授表示,自从2018年PCCM规范化建设开展以来,呼吸危重症救治能力显著提高,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部分基地师资能力有待商榷。

“如果一个呼吸科不具备危重症抢救的能力,就不能算是合格的呼吸科。”为什么呼吸危重症医学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呢?马壮认为,科室主任的站位很重要,医院领导层的支持更是必不可少的。(《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尹晗  荆冰 整理)


从大学科迈向强学科


微信图片_20230615173734的副本.jpg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杨瑞静)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副院长夏书月看来,补齐现阶段呼吸学科危重症照护能力不足的(CC)短板是呼吸学科从大学科迈向强学科的那道“龙门”,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成为发展关键,“因此,建立现代内科危重症医学体系,夯实呼吸学科发展基石,是PCCM提升内科危重症救治的专业性、技术性、规范性的保障。”

“建设现代内科危重症医学体系,夯实呼吸学科发展基石”是年会主题,夏书月诠释道,该主题向呼吸人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内科危重症、内科ICU是呼吸学科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将会影响呼吸学科未来可持续发展及学科能力和体系建设。”她表示,加强危重症救治必须实现人才、技术和设备“三位一体”,形成团队化发展模式,学科带头人要具有驾驭“三驾马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行业发展的能力,缺一不可。


会议现场实况

8.jpg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