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裘佳)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以肺泡单位的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异质性非肿瘤和非感染性肺部疾病的总称,病情相对复杂,常常需要多学科讨论明确诊断。第十八届301呼吸疾病高峰论坛·间质性肺疾病分论坛于7月26日在线召开,来自呼吸科、病理科、风湿科的专家,从不同角度就临床热点问题,如新冠后的肺间质病变、ILD诊断技术、病理鉴别诊断、共病问题、快速进展性间质性肺炎的诊治、生物制剂的应用等,带来深入的分享与讨论,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间质性肺疾病是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的重点亚专科,赵铁梅教授精心策划了本版块内容,力求‘想临床所想,及一线所及’,不论是线下学员和线上学员,在过去的十七届高峰论坛中都获得了很多收获,对临床和科研带来助力。”解立新教授在论坛开场致辞中说道。
热点话题
新冠后的肺间质病变首先要做好鉴别诊断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徐作军教授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根据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研究对象,约30%~50%的患者可出现肺间质病变,出现影像学异常和肺功能下降。新冠病毒引发的纤维化与IPF机制有相似性,肺中可以出现CD163+巨噬细胞聚集,这类巨噬细胞具有促纤维化的表型。治疗上,要根据HRCT表现、基础疾病等决定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纤维化药物。
诊断前沿
肉芽肿性肺疾病精准诊断 需结合病理、临床及影像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呼吸病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冯瑞娥教授讲到:“肉芽肿性疾病是一大组疾病,病因多种多样,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疾病都需要鉴别”。不同病因的肺肉芽肿性疾病在临床及影像上各有一些特点,但更多是非特异性的表现,需要病理检查证实是否存在肉芽肿病变并进一步确定疾病类型。不同疾病的病理形态各有特点,要关注肉芽肿结节本身形态、病变分布及伴随病理变化。对于肉芽肿性病变,临床和病理科都应尽力寻找病原菌证据排查感染所致。
明确间质病诊断需多学科协作
部分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有一定难度且具有复杂性。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呼吸内科罗群教授从影像学解读、风湿病筛查、肺泡灌洗及肺活检的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当诊断不明确时需要考虑行冷冻肺活检或外科肺活检,必要时要通过MDT讨论明确诊断。
合并症新知
肺间质病随访 需关注合并肺癌问题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合并肺癌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且合并肺癌后平均生存期显著缩短。反过来看,肺癌患者,我们也需要关注抗肿瘤治疗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赵铁梅教授讲到:男性、吸烟、肺功能显著下降是IPF合并肺癌的危险因素;肺气肿和未使用免疫抑制治疗是CTD-ILD合并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ILD和肺癌有共同的危险因素(烟草、职业和环境暴露)和共同的生理病理的过程。ILD合并肺癌发生的最常见部位为外周、下肺野、纤维化附近和纤维化病灶内。如果患者有纤维化,在动态随访时一定要关注纤维化附近有没有新发结节,原有的结节有没有长大。肺癌合并ILD与没有ILD的患者相比EGFR突变比例较低、手术存活率降低,生存期显著缩短;同时,也要关注抗肿瘤治疗所致的间质病急性加重。
炎性肌病多与ILD相关
炎性肌病相关快速进展性ILD(RP-ILD)指近1个月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和肺CT进展;或3个月内进展为呼吸衰竭。中日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王国春教授指出,肌炎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开展使我们在炎性肌病领域的认识往前走了一大步。王教授结合自己团队的研究,讲解了炎性肌病相关快速进展性ILD(RP-ILD):包括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以及MDA5阳性皮肌炎等。根据团队研究成果,王教授表示要重视感染在MDA5所致RP-ILD的作用。
治疗探索
解放军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朱剑教授结合国内外临床研究指出: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治疗中,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基础治疗,生物制剂的作用逐渐被证实,哪些病人有更好的疗效,如何去规避生物制剂的副作用,还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去进行探索。
间质性肺疾病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认识和探索的问题,301呼吸疾病高峰论坛·间质性肺疾病版块愿意与各位同行共同交流、共同提高。
扫描下方二维码
查看专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