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新知|肖文静教授:MDT指导下的肿瘤治疗全程管理为患者长生存保驾护航”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居民健康,放化疗、靶向免疫等治疗手段各行其效,随着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MDT)模式不断推进,肿瘤治疗逐渐规范化。然而肿瘤作为长病程的复杂疾病,MDT难以贯穿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如何高效进行全程管理亟需探寻。此次《医师报》特别邀请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肖文静教授分享全程管理的优势,为实现更优全程管理支招。
01
肿瘤施治中放疗不可或缺,全程管理有效减少并发症
近年来化疗、放疗、靶向免疫治疗等各种治疗手段迅速发展,多种手段联合为绝大部分的肿瘤带来更佳的治疗效果,其中放疗在肿瘤的整体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约70%以上的恶性肿瘤需要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应用放疗,且在所有恶性肿瘤幸存患者中,高达40%的患者可通过单独放疗或联合其他方式治愈[1]。
放疗在恶性肿瘤多学科诊疗中扮演角色多样,例如根治性放疗、术前新辅助放疗、术后辅助放疗等,临床应熟练使用不同放疗技术,灵活联合手术、化疗等治疗,选择合适的放疗剂量,提高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为患者赢得更高生存获益。
然而肿瘤患者在放疗时可能会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021年CSCO指南根据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分为4级(表1)[2],临床医生可引入全程管理理念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即首先在基线状况时需清楚患者的治疗方案为单纯放疗或放疗联合化疗,评估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并在放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血象,若出现粒细胞减少,则预防性或治疗性使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以保证放疗按期足量完成,实现患者的最大获益。
表1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分级
02
全程管理获益显著,闭环理念助力臻于至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 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癌症大国”(图1)[3],全程管理势在必行。全程管理是指在疾病的诊断、到治疗、再到康复的全过程中,由专业的医护团队整合医疗资源,为肿瘤患者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的、规范化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目前管理肿瘤患者最优化、最全面的一种模式。
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的同时也接受免疫、靶向等治疗,对于接受联合治疗的肿瘤患者,引入闭环管理理念有利于更好实现全程管理。
在闭环的管理模式中,首要点,为完善的基线评估,包括精准的患者个体状况和肿瘤分期;其二,为MDT的参与,在不同肿瘤的各阶段治疗中通过MDT可为患者制定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其三,为基于MDT指导原则,遵循临床指南和规范以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精细化治疗方案。此外,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观察期,密切随访且评估患者状态至关重要,不仅需评估疗效,还需监测和预防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若在评估过程中发现疾病的进展,则应重新回到基线评估阶段,由此实现闭环的全程管理,保障患者的生存获益。
然而目前全程管理尚存些许问题,其一,当前正处于循证医学向精准医学转换的过渡时期,仍有许多个体化的具体工作亟需落实;其二,肿瘤联合治疗的大背景下,靶向、免疫、抗体偶联药物(ADC)、CAR-T细胞疗法等治疗手段进展飞速,基于放化疗的传统循证医学证据势必受到一定冲击,未来需不断探索新型药物联合治疗的有效证据,使临床全程管理有据可循;其三,精细化是肿瘤全程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临床仍需精于此道,细致而终,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03
个体治疗大势所趋,评估基线状态益于为患者量体裁衣
在全程管理的前提下,为患者个性化定制治疗方案正是目前临床矢志努力的方向,实现个体化、精细化治疗需全面掌握并充分评估患者的基线情况,包括患者的体力状态、合并症情况、肿瘤分期及分子靶标状态等,由此综合考量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选择相应的治疗模式,提高临床疗效。
以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为例,若驱动基因阴性,一线化疗联合免疫已成为主流治疗模式;若患者合并其他内科疾病,无法耐受化疗联合免疫,可选择免疫单药治疗;对于PDL-1高表达的患者,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免疫单药治疗与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无明显获益差异,若患者局部病变,此时放化疗同步治疗则优于其他治疗模式。因此,临床应充分评估患者基线状态,选择合适治疗方案造福患者。
04
肖文静教授总结
慢病化管理时代,引入闭环管理理念有利于落实肿瘤患者的全程管理,充分评估并掌握患者的基线情况可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方案,助力患者实现更高生存获益。然而当前全程管理实施仍存缺漏,未来需持续探索完善该模式,造福更多患者。
专家简介
肖文静 教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放疗科
中国老年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 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放化疗学组 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委员会 常务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精准医学分会食管学组 副组长
山东省抗癌协会放射肿瘤学分会立体定向学组 副组长
山东省抗癌协会放射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 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委员会肺癌学组 委员
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青年委员会 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分委会胃肠学组 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姑息治疗分会 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委员会 青年委员
青岛市优秀医学卫生人才
《中国肿瘤防治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参考文献:(滑动查看)
1. Shisuo DU, Yixing CHEN, Qian ZHANG, et al. Modern Radiotherapy in the Multidisciplinary Management of Common Cancers[J]. Clinical Cancer Bulletin, 2022, 1(2): 81-94.
2.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2021)[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1, 026(007):638-648.
3.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 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21, 71(3):209-249.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