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对话先锋 | 马艳萍教授:山医大二院血液科底蕴深厚再创辉煌,ASCT为患者带来福音

时间:2023-12-21 09:33:31来源:医师报作者:医师报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包括自体骨髓移植(ABMT)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总体生存率与异基因骨髓移植相当,且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无病生存率,现已成为国内外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一种重要手段[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在ASCT方面的研究和临床水平均处于全省领先的地位,此次《医师报》特别邀请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马艳萍教授为我们详细阐述ASCT的治疗策略,并介绍山医大二院血液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优秀科室。

综合考虑,择优选取

动员方案是关键

干细胞动员在ASCT中至关重要,常用的动员方案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药、化疗联合G-CSF以及含新型干细胞动员剂如普乐沙福(PXF)的方案,根据原发病的不同,动员方案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改,其中初始动员通常采用化疗联合G-CSF方案,若初始动员不佳或动员失败,则建议采用PXF方案再次动员。

动员失败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33%,而动员成功患者的3年生存率高达71%[2],因此有效预测干细胞采集状况,提前采取措施以提高动员成功率意义重大。预测最可靠的指标为采集前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11~19 个/μl 即可判定为临界动员不佳,对于动员不佳者可在采集前使用新型干细胞动员剂如PXF治疗,有效降低动员失败率[3](图1)。

干细胞动员的首要目标是收集足够的干细胞以进行ASCT。理想的动员在保证收集到目标干细胞数量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减少采集次数、降低费用并避免动员相关并发症;因此在动员方案选择时需将动员的可靠性、采集的可预测性及采集天数、毒性反应以及药物经济学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动员方案。


图1 普乐沙福组和化疗动员组的采集CD34+细胞数[4]

不懈探索动员方案

重点攻克复发难治

动员不佳和动员失败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接受ASCT治疗后面临的重要问题。动员的高失败率常使患者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再次动员则增加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因此,预防动员不佳发生并进一步优化完善动员方案至关重要。

当前常用的三种动员方案各有利弊,其中G-CSF联合普乐沙福(PXF)用于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图2),具有首次采集成功率高,所获干细胞数目多,所需采集次数少,住院周期短等一系列优点,然而其高昂的费用使之普及性较低[5],因此临床仍需探索完善动员方案。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目前已证实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联合大剂量化疗亦为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PBSCM)的有效方案,且其动员费用与重组人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相当,或可成为PBSCM的更好动员选择[6]。此外,相关研究发现苯达莫司汀、硼替佐米、维布妥昔单抗和PD-1抑制剂等药物或可影响动员效果,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对于复发难治的血液病患者,首先进行挽救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根据患者病情以及是否有符合配型的供者选择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非清髓性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不仅扩大了移植的应用范围及适应证,而且提高了移植的安全性并降低了移植费用[7],因此应充分考虑此方案;其次应积极尝试新药的应用,二者双管齐下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图2 G-CSF联合普乐沙福的管理流程[5]

底蕴深厚,中心完善

引领行业前行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于上世纪60年代建立,底蕴深厚,是山西医科大学首个临床博士点。其中ASCT体外活化技术是华北地区的首创且目前ASCT出仓率已达100%之高,同时本科室开展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是山西省首创。

山医大二院血液病实验室作为全国重点实验室,为血液病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目前实验室开展了多项重要实验,如凝血因子检查、DNA测序等,满足了血液病的诊断需求。此外,实验室还承担多项国家级项目,如血友病诊断中心、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心等,推动了全省血液科研的发展。

此外,山医大二院血液科在学术和临床两方面均发挥了引领作用:学术上,积极推广ASCT技术,带动山西省80%以上的医院开展相关项目;临床上,本科室获评为山西省唯一一家全国“骨髓增殖性肿瘤(MPN)规范诊疗示范中心单位”后,积极带领其他五家医院成为MPN建设中心,为山西省医疗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马艳萍教授总结

ASCT已成为许多血液疾病患者的常规治疗选择,而干细胞动员效果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量是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因此合理选择动员方案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应积极探索新方案,尝试新药的临床使用,攻坚克难,使复发难治的患者获得更有效的治疗。科室应立足于现有的规模和基础,积极与其他医疗机构合作,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活动,努力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水平,从而推动全省血液科的发展,再创辉煌。


马艳萍教授

简介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

第二医院血液科

•美国血液协会会员

•亚洲骨髓瘤网理事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学

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

会委员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联盟委员

•中国民族医药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

•中国老年血液病移植感染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副会

长、候任会长

•山西省血液病质控中心主任

•山西省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

•多发性骨髓瘤及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

任委员

•山西省医学会血液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西省医师协会细胞免疫医师专业委

员会委员

•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协会临床试验技

术与应用分会委员

•山西省级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

•山西省委高级联系专家

•山西省医师协会保健干部咨询专家

•中华组织工程杂志编委

•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山西省卫生健康领域三晋英才拔尖骨

干人才

•2005年-2007年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

攻读医学博士后

参考文献:

[1]赵洪国,李广伦,刘竹珍,等.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J]. 山东医药,2001,41(22):7-8.

[2]Pavone v,Gaudio F,Console G,et a1.Poor mobilization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lymphomas treated by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Bone Marrow Transplant,2006,37(8):71 9-724.

[3]汪靖,王苓,王丽宁,等. 外周血CD34 +细胞计数对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J].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22,45(4):338-345.

[4]梁缘. 单中心不同动员方案在193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患者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研究[D]. 山东:山东大学,2023.

[5]李婉婷,马梁明,连玉,等. 普乐沙福或环磷酰胺联合G-CSF在多发性骨髓瘤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有效性比较[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3,31(5):1403-1409.

[6]丁筱,黄文阳,刘雪莲,等.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于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的研究[J]. 白血病·淋巴瘤,2021,30(1):17-22.

[7]乔振华,杨林花,马梁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实体瘤回顾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38(5):385-388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