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集理智与情感于一身

时间:2017-01-26 16:56:00来源:未知作者:张雨

2005年8月的一天下午,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教授的诊室里突然闯进了一个目光焦急、满头大汗的男子。原来他是想求郎景和救救她家人的命。


blob.png


1995年,这名男子的爱人李女士发现自己的腹部隆起,并且越来越大,最终被确诊为子宫肌瘤。由于害怕手术,病情一拖就是10年。郎景和见到患者后,目测这个肿瘤至少有十五、六公斤,已经严重威胁到李女士的生命安全。但李女士惧怕手术,郎景和必须想个办法让她尽快手术。

“我不能说绝对,但我有把握把这个瘤子安全地拿掉。”这是郎景和给李女士的承诺。其实如此大的肿瘤,郎景和也是第一次见到,因此,给患者制定最佳的手术方案以及做好相关决策,对于手术的成败与否至关重要。

治疗可以无懈可击

但不一定成功

很多年前,郎景和与恩师吴葆桢教授一起在河南洛阳为一位晚期卵巢癌患者做过一次手术,而这次手术却让郎景和感慨良多。

当时患者极度虚弱,并不适合手术,但迫于患者及家属的再三请求,在已经跪下恳求的情况下,郎景和与老师实在不忍,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手术室。在充足的准备下,手术很成功,但由于患者极度虚弱,整个心肺功能已经很不好了,最终患者还是没能抢救过来。

让郎景和难过的是,患者家属竟然没有意见,并且还感谢他们。“家属越是这样,我心里越难受。你的整个治疗可以无懈可击,甚至可以没有任何过错,但不一定成功。”无数次思考后的郎景和后来在书中写下了这样的话:

“艺术家也许更多地倾注感情,科学家也许更多地诉诸理智,医生则必须把冷静的理智和热烈的感情集于一身。”

医生永远要走到患者床边去

为了制定足够完善的计划,不管每天手中的资料多详细,郎景和都会来到李女士床边询问她一天的情况。

“现在有很多的检查、设备、仪器,人们更关注最终的那个结果。这对于医生的诊断当然很重要,但这是不够的。一个医生如果仅靠报告下结论是很危险的。林巧稚大夫告诫我们,不能让仪器、设备、化验报告,成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隔阂。所以,临床医生永远要走到患者床边去。”郎景和说。

要解除躯体病痛

也要获取精神健康

手术按照预期计划开始了,虽然已经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肿瘤,但当打开李女士腹腔时,在场的人还是惊呆了,肿瘤的血运非常丰富。3个小时后,郎景和从李女士体内取出了一个重达18公斤的子宫肌瘤。更为幸运的是,肿瘤为良性,这也是郎景和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后来李女士还会经常和郎景和联系,切除肿瘤后她也不再恐惧医院,其他的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等合并症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了。

“我们要帮助患者解除躯体的病痛,同样也要帮助他们获得心理和精神的健康。解除他们的顾虑,满足他们的要求,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做好打算,这才是真正帮他们治好了病。”郎景和谈到。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