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医生珍惜患者的激励

时间:2017-01-26 17:19:00来源:未知作者:张蕊

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凌锋教授引用雨果的话说,“医患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心与心的沟通、理解和信任。”


blob.png



谈起医患关系,她直言医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通过专业的学习训练,一切初衷都是为了别人活得更好,仿佛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每一个医生的成长都离不开患者,是患者赋予每位医生信任与责任。最想让患者尽快好起来的,除了患者自己之外就是医生。每治愈一位病患,对于医生都是一种极大的激励。

1%的希望 100%的努力

凌锋曾救治过一位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患者双侧丘脑肿胀出血,意识障碍,昏迷了一个多月。患者家属打探到凌锋的电话号码,凌锋在电话里对患者家属说:“您如果想接受进一步治疗的话,来北京找我吧,我们做最后一搏。”

患者连夜赶车,早上5点到达北京宣武医院,凌锋及其团队8点开始为他做手术,尽管这样及时,因为患者脑组织破坏已经很严重,因此,在监护室一个多月期间,出现各种并发症,如高烧、感染、电解质紊乱等,所幸得到了及时处理。

又经过在北大医疗康复医院一个半月的恢复,患者终于醒了。讲到这里,凌锋脸上洋溢着无限的自豪,她说,“昨天我去看他,他正在背诵唐诗,而且居然都会走路了。我将患者照片分享给我团队的时候,大家都特别开心,那几个月付出的辛苦值了!”那种无比欣慰、开心的感觉,凌锋形容“仿佛酷暑吃上冰点的酣畅淋漓”。

生命奇迹是对医生的激励

凌锋从患者身上得到了太多的感动,被患者顽强与疾病抗争、对生命的渴求而感动,被患者家属不离不弃无微不至的照顾所感动。

凌锋治疗过一个患有脊髓血管畸形的孩子,这种疾病非常难治,在某种程度上根本无法治愈。孩子接受一段治疗,病情有好转后便没再接受治疗,最后发展成双下肢瘫痪。即使在双下肢瘫痪的情况下完成了大学,还“漂洋过海”深造学习。

曾经接受凌锋救治过的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刘海若,伤后已15年,她的康复训练仍在继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凌锋说:“这些患者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对知识和生命的渴求,无论是对我的科研工作,还是临床工作,都是一种激励。”

最理想的患者是能够理解自己的疾病、理解医生的解释、理解医学的未知性的患者;最好的医生是用心去治病的医生,医生技术水平可能会不同,但唯一相同的是用心,用心去履行医生“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宣言。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