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心理能量需要释放

时间:2017-01-26 10:18:00来源:未知作者:唐丽丽

近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CPOS)在唐丽丽主任委员的带领下正逐渐壮大,他们用自己的热情温暖着患者和家属,抚慰着他们的痛苦,让大爱在医学中绽放。


blob.png


 

如何面对死亡?

那是一位30多岁的女患者,到了诊室还没坐稳就哭了出来,哭的很伤心,我一边递给她纸巾,一边安慰她说:“能告诉我情况吗?看我是否能帮你?”

她说:“唐大夫,我知道自己是晚期乳腺癌,活不了多久了。”“你是很害怕死亡这件事?”我问。她说,死亡已经无法避免,就算害怕也要去面对。但是她的女儿还小,7岁的孩子就快没妈了。“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我死不瞑目呀!”她哭着说。

她看上去真的很痛苦,身为母亲都能理解她的痛苦,她甚至说:“我先生可以再婚,但孩子怎么办,这么小就没有亲妈的照顾了,我不想让她面临后妈等一系列问题。”

表达爱

实际上,她的问题是一种对死亡的预期,以及对女儿未来感到束手无策。于是,我向她提问:“假如你的生命剩下的时间非常有限,你想为女儿做什么?”她一脸痛苦地告诉我,她现在一看见女儿就哭,什么都做不了,无法面对女儿!我告诉她,我完全理解她的处境和心情,相信每一个当母亲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如果没有将母爱表达出来,让女儿知道你有多爱她,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呀。

她听后乞求地望着我,于是,我将心理辅导的方法应用在她身上。我告诉她:“今天回家后开始给女儿写信,你把对你女儿的爱,对她的期望,想跟她说的话都写在信里,每天写一封。虽然她现在才7岁,可能还听不懂,但她长大读懂这些信后,一定会理解妈妈对她的爱和期望。”

我教她把每天写的信装在箱子里,不需要给女儿看,她也看不懂。每天写一封,无论多难过、多伤心都要坚持写,并准备好一盒纸巾。每天也不用写很多,那样会很累,只要写上十句话就可以。每天写一点,写对她的养育过程、与她欢乐的记忆、她喜欢吃什么、喜欢玩儿什么……内容越细致越具体越好,就将一个妈妈对女儿的爱尽情表达吧!

活在当下

她听了我的话,开始每天给女儿写信。一个多月后,我明显看到她的改变。她已经能面对女儿、活在当下了,她不再等死了!她还告诉我,她昨天陪女儿学画画了,今天陪女儿去吃冰激凌了……她说:“唐大夫让我明白,活着是一个过程,我不是明天就走了,我还能为女儿做很多事情。”

她最终发现了生命的意义:虽是晚期,她也可以在有生之年陪女儿去公园玩,陪女儿学画画、聊天,去超市买零食。

她不再预期死亡,就没有了因预期死亡引发的焦虑,活在当下让她忘记“死亡”带给她的痛苦。

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是写信的力量,写信将她的心理能量释放了、宣泄了!心理也是一种能量,而能量是守恒的,如果没有被释放掉,这种能量就会变成让人痛苦的根源。所以,要实时宣泄自己的心理,才能保护自己的健康。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