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患者 改变一生
一个刚刚博士毕业的年轻医生,在行业里没有知名度、不会尖端的医学技术。但他勤奋好学、喜爱钻研。他从患者的需求中获取专业奋斗的方向,他用这份不懈的努力为我国耳鼻喉头颈外科界填补了面瘫重建手术的空白。他就是中日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王成元。
“一年以后,您来找我”
2005年,王成元刚刚来到中日友好医院工作时,医院的面部修复重建手术还是空白。因为这类手术需要高难度的显微神经血管吻合技术,所以没有人去涉猎。就在这一年,一位患者的到来改变了王成元的专业方向。
这位患者脸上长了肿瘤,他遇到王成元的时候,已经做过六次手术。第一次手术时,患者脸上长的只是一个小痘痘,切除之后,很快复发,再切除又复发。反反复复六次,切到最后,连医生都不愿意再实施手术了。因为再手术会切掉一半以上的脸,很难原位缝补,如果没有特殊的修补技术,普通医生遇到这种情况都束手无策。
其实,这种特殊的修补技术叫游离血管化组织瓣移植,那个时候,在北京能做这类手术的医生很少。王成元刚刚博士毕业,年富力强,对知识有着极度的渴望,他非常想掌握这项外科技术。
王成元对那位患者说:“有一种尖端的手术能够治愈您的病,但是我现在还不会。我可以现在就开始练习,也一定能掌握这项技术。1年以后如果您的病还没治好,一定记得回来找我,到那时我一定能够治愈您。”
为了这句承诺,他参加解剖和显微吻合训练,自费到其他医院参观类似手术。一年后,王成元已经成功掌握了显微镜下神经血管吻合的关键技术,作为助手也参与了一些游离血管化组织瓣移植手术,他离独立完成这种手术只有一步之遥。就在这时,一年前的那位患者和王成元医生取得了联系。
王成元见到患者时说:“您将是我做组织瓣移植手术的第一位患者,我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我做了最充分的训练,也会在手术中尽我最大的努力。”患者感激地说:“我跟您接触后,感觉您是一位非常上进的年轻医生,您为了给患者治病,做了一年的辛苦努力,我太感动了。不管手术成不成功,我都愿意试一试,我信任您!”
不出预料,手术非常成功。从第一例之后,王成元已经成功完成400多例相关手术,他也是我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医生中唯一的显微外科学会委员,他多次在国内会议上手术演示,也有8篇文章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是我国知名的头面部显微重建外科中青年专家。
认真倾听
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
事实上,临床医学研究都是从患者的治疗需求中提出的,没有患者对健康和治疗更高的要求,就没有医生的重视、钻研和自我超越,临床医学也不能被推动前行。每一位在医学史上留下印迹的医生,都往往是细心和有心的人。
为了这个患者,王成元开始了他在显微修复重建外科领域的探索之路。此后,王成元在面部显微重建外科领域做出了更前沿的工作,取得更高的建树。他开展的面部神经肌肉移植重现微笑手术,填补了我国耳鼻喉头颈外科界的技术空白。
“作为医生,我们要倾听每一位患者的诉求,要区分出哪些诉求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体现了医生的价值,也真实地推动了临床医学的进步。”王成元说,认真倾听是迈向目标的第一步。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