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天肿乳腺肿瘤内科:用医学创新跨越乳腺癌患者生命边界 | 大医精诚①

时间:2024-07-04 09:45:03来源:医师报作者:医师报

来到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滨海院区(下简称“滨海院区”)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才能更加直观地体会到,为何乳腺癌是发病率第二的恶性肿瘤。这里“目之所及”的三层门诊楼和八层住院楼都是乳腺癌患者专用,连影像科、检验科、康复科也只服务于乳腺癌患者。患者在这儿“足不出院”就能“一站式”解决手术、治疗、整形、康复、不良反应管理等诸多问题,“治无可治”的患者,还能从100余项临床研究、新药研究中选择参加。


2023年7月,乳腺肿瘤科整体搬迁至滨海院区,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加。2023年,中心门诊和住院患者近6万人次。今年,仅乳腺肿瘤内科每月出院人数就达1,400~1,500例,全年可达2万例患者。来乳腺肿瘤内科就诊的患者中80%是晚期,62%来自全国各地。得了肿瘤选择医院是一件慎重的事,为何这些患者会选择地处天津远郊的滨海院区?《医师报》“大医精诚”栏目组走进滨海院区,试图揭开医院乳腺诊疗飞速发展的秘密。


乳腺癌生存率迈入世界第一方阵

“天津模式”优势显


“我们中心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9%左右,美国为90.1%,我们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天津市肿瘤医院滨海医院副院长佟仲生教授告诉《医师报》记者,我国在发现早期乳腺癌患者方面和欧美相比不占优势,很多来就诊的患者已是晚期。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患者生存率还能和欧美平齐,这样的成绩不是单打独斗的结果,“单病种、多学科、一体化”的“天津模式”就是其中答案。


佟仲生介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是我国肿瘤学科的发祥地,也是最早开展乳腺肿瘤诊治的医院之一。乳腺外科成立于1975年,锐性剥离皮瓣和乳房再造中的微血管、淋巴管吻合是外科“当家”技术,很多来津求医的外地患者就是看中了外科的“这把刀”。


除了外科,内科治疗也是乳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而乳腺肿瘤内科一直是医院的优势学科。1997年,随着患者的增加和学科发展,乳腺肿瘤内科的前身——内二科从内一科独立,佟仲生担任主任。“当时人员非常少,医生只有4人。”佟仲生回忆道,那时乳腺癌治疗的药物也少,科室便开展了新治疗方式的探索。


郝希山院士和佟仲生教授主持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乳腺癌、卵巢癌等患者的研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过治疗近百例患者,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获首届“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随着药物的不断增加,内科医生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除了在围手术期可以配合外科医生手术,争取病理完全缓解,还能通过新药、新方案临床研究,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参加国内未上市创新药临床研究的机会。


2003年,天津市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在国家批准下成立。“单病种、多学科、一体化”的乳腺癌诊疗“天津模式”正式开启。在这里,内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每一位乳腺癌患者,我们都会做核磁。”核磁可以看清乳腺微小肿瘤的结构和范围,并可将其分级,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中心的乳腺影像、乳腺病理专业具有独到之处,乳腺病理科是教育部重点学科,也是教育部创新团队之一。“每一个专业都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就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结局和生活质量。”佟仲生教授说


用医学创新

跨越乳腺癌患者生命边界


乳腺肿瘤科主任史业辉印象最深的,是2006年来就诊的一位40岁河北患者。来到医院时她的乳腺肿瘤已出现双肺弥漫多发转移。以往这样的晚期患者平均生存期仅20个月左右,好在科室当时正有一项创新药物的国际多中心研究在开展,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是这项研究的中国中心。


患者入组了研究,通过化疗联合靶向治疗获得临床完全缓解,持续免费用药14年,直到2020年因疫情原因才中断用药。像拿到了新的人生剧本,如今这位患者仍健康生存,就诊时她两个年幼的儿子现在都已大学毕业,又多了一个孙子和两个孙女环绕膝间。

微信图片_20240704094438.png


在乳腺肿瘤科,这样受益于临床研究的患者有上万例。“乳腺癌治疗史迄今已逾3000年,近二三十年迎来大发展,新药是乳腺癌治疗整体发展的原动力。”史业辉表示。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80%以上的就诊患者是晚期乳腺癌,如何让这些患者的生存期再突破?创新探索不易,但乳腺肿瘤科却一直挑战其中最难啃的“骨头”——晚期乳腺癌。史业辉看到,近年手术治疗已逐渐出现瓶颈,无法将乳腺癌切得更干净,转而向切口更小、保留外观等提高女性生活质量方向发展。乳腺癌治疗效果的增加要靠创新药物的发展,而创新药物又要通过试验进入临床。


从2003年天津市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成立,就非常注重临床研究。乳腺肿瘤科作为新药临床研究的主要承载科室,从2003年的每年仅几项临床研究,发展到近三年主持临床Ⅰ期研究40余项,参与国际、国内Ⅱ~Ⅲ期研究150余项,自主临床研究30余项;科室还承担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部级10余项;近十年SCI论文收录百余篇,临床研究多次入选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口头报告,具有一定的辐射影响力。很多我国及全球新药通过这些研究进入临床,造福着中国患者。


“所有到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我们会首先考虑让患者入组合适的临床研究项目。尤其是在医院的Ⅰ期临床研究中心,患者获得的药物或治疗方案都是全球最新的,患者对此评价非常高。”史业辉同时强调,参与临床研究的患者不是“小白鼠”,临床研究都是经过严格的试验设计,并通过伦理审批,“很多患者就是为了入组临床试验才千里迢迢来到天津求治。”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无论是诊治患者的数量还是临床研究数量,天津市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都位于全国前列。要想将这些日常繁重的工作都做出彩,必须有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在佟仲生教授和史业辉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形成了平均年龄仅40岁的年轻团队。“我们会助力每位年轻医生的发展,让他们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方向。”如今这支队伍已是“全国青年文明号”。


在史业辉教授看来,坚持内科、外科、整形、影像、病理、康复等多学科合作协同,并拥有教育部乳腺癌防治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乳腺癌研究创新团队、全国规模领先的病例资料库和组织标本库,以及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库,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未来一定会百花齐放,迈上更高的台阶。


“治疗方案带得走,护士带不走”


“治疗方案我能带走,护士却带不走。”这是一位牡丹江患者对任海玲护士长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每每想起都会让她满满感动。当时是疫情期间,由于路途遥远,任海玲建议患者带着医生的治疗方案在当地治疗,但患者却说“我试过,但回去后我还得指导护士用药顺序、用药间隔等,后来我想再苦再累我也要来天津,因为方案我可以带走,但护士带不走。”这件事让任海玲更加认识到作为诊疗流程“最后一公里”,护士专业性的重要性。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患者这么多,服务却不能打折扣。医生诊疗方案的落地、健康教育、症状管理、静脉输液治疗都离不开专业、负责的护理人员的努力,在乳腺肿瘤内科,护理团队将这些发展成护理亚专业,都在进行着前瞻性探索工作,让护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同质化,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科良性发展。


“手术刀、药物,带给患者的治疗往往是冷冰冰的,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也会给他们带来诸多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我院护理部倡导“人文化护理,亲情化服务”理念,作为无时无刻不陪在患者身边的护士,每天都会和患者接触、沟通、治疗,护士用37℃有温度的护理温暖了患者,缓解了不适。”任海玲护士长说。

微信图片_20240704094428.jpg


工作久了,任海玲发现有时护士就是患者的代言人,患者不敢和医生交流的症状,都会和护士说。护士往往是最先掌握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的人。对于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科室创新性地采取了以护士为主导的全程化无呕吐管理模式,还在2015年成立了天津市首家无呕吐规范化管理病房,并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同时也斩获了2019年中国护理管理大会创新卓越奖。在化疗导致周围神经毒性管理方面,通过医护之间协作,申请了国家级新型实用专利,并积极转化,探索缓解患者手足部的周围神经毒性。此外,护理团队还围绕症状管理进行了多项工作,如医护协作成立天津市首家骨髓抑制规范化管理病房等等,最终目的是能够让患者轻松的度过肿瘤治疗时光。


相比于院外,患者在医院内治疗时间是短暂的,为了将优质服务延伸到院外,在佟仲生教授的带领下,中心还成立了全病程管理的随访平台,内外科医生和护士团队加入其中,期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患者居家期间有依靠,让治疗更加顺利。


传承初心,医疗新星迎挑战


如今科室中与乳腺癌“过招”的年轻一代,面对的形势不再是治疗方式匮乏,患者生存期有限,但他们也有这一代人要走的路,如摸清疾病机理、开展更多基础和转化研究、在目前的水平上进一步提升患者生存期等,这些都对年轻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要你们有想法,我们就提供平台,让你们去展示去创造’,这是科室领导最常对我们说的。在这里青年医生也确实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不论是参与科室带教、学术交流,还是做自己设计的研究,甚至是参与和国外共同牵头的临床研究,都可以尝试。年轻医生在老一辈专家们的带动和帮助下,成长非常迅速。”科室的青年医生王淑玲表示。


“当今年轻医生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很大,一方面是临床要求,乳腺癌患者数量逐年增高,对诊疗水平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创新要求,无论是申请国家课题还是挑战目前乳腺癌诊治方式,都需要我们不断创新。” 科室副主任医师张丽表示。


现在处于知识和信息大爆炸时代,给各国年轻医生机会均等,未来就看谁能抓住机会。“老一辈的专家没有这种高水平的平台,但他们是平台的缔造者,我们年轻医生有信心,发扬老一辈‘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精神推动我国乳腺癌诊疗事业发展,让中国的乳腺癌研究和治疗立于不败。”张丽表示。


结语

从2003年,医院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被国家批准成立,到2013年医院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再到2023年滨海医院的投入使用,这所无论是规模还是水平都处于我国领先地位的医院,乳腺癌诊疗十年迈一个新台阶,他们立足天津放眼世界,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奔跑,“与死神赛跑、与国际水准赛跑,也与自己赛跑”用医学人独有的韧劲,为中国乳腺癌患者建造温暖、安心的避风港湾。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