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黄玲玲)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患者出现白肺,在当地被宣判救治无望,跨越几千里来到解放军总医院。“常规的机械通气已经无法维持患者的氧供需求,所以我们用上了更高级的ECMO(体外膜肺氧和),很快稳定了患者的生命指标。”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磨国鑫教授说起这个故事,仍记忆犹新。经过三十多天的治疗,患者成功脱机,至今恢复良好。
时间转到几年前,解放军总医院手术室里,一位正在做肺移植的患者突然间心脏停跳,因早有预案,解放军总医院ICU里的医生们成功为患者紧急建立ECRP(体外心肺复苏术)。一系列有条不紊的操作重新将患者拉回人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患者的心跳最多停跳了近30分钟。在一般的认知中,心跳停止15分钟以上,几乎无力回天,但这次他们成功了。
这两位患者得救的共同点有一个,那就是使用了体外生命支持领域的“定海神针”——ECMO。“它是一种终极生命支持、主要以心肺支持为主的救命‘神器’。目前已经用用到心内科、急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多个领域。营救抗洪的落水战士,提供战场上的高级生命支持,都有ECMO的身影。”磨国鑫教授介绍,在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ECMO多用于肺部呼吸支持以及肺移植环节。
生命支持技术的应用需要多学科协作,前文提及的建立ECRP(体外心肺复苏术)便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急诊科、心内科通力合作的实例。
作为重症领域一项重要的生命支持技术,ECMO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医能治一病谓之巧,能治百病谓之良。是故良医服百病之方,百人之疾”。学好这项技术,可以守护更多微弱的生命之光,为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
7月24日,第十九届301呼吸疾病学术会议体外生命支持技术板块即将闪亮登场。磨国鑫教授介绍,本版块有两大亮点。
一是以脏器化的独立支持的拆解和实操为主,比如设置了ECMO支持的相关实操,包括转运ECMO、建立预充,以及重点的疑难问题的处置。此外,人工肝介入、肾脏CRT的常规规范化流程、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技术等都是独立脏器支持实操板块的传统核心。
二是更加注重脏器交互的评价。在危重症患者中,脏器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将成为更多的危重症人在未来三五年里关注的重中之重。“随着肺移植技术的展开,这种脏器之间相互作用,更加的明显和突出。”磨国鑫教授解释,用哪些手段来评价心肺、肺肾、肺肝以及肺脑等相互的关系,以呼吸肺部疾病为出发点的各脏器的交互是本板块的第二个亮点。
还等什么,赶紧报名参加吧!
版主简介
扫一扫查看
第十九届301呼吸疾病学术会议医师网专题页面
扫一扫查看
直播专题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