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第二届《医师报》中青年麻醉学菁英活动全国海选·合肥站活动举办

时间:2024-08-01 22:24:43来源:医师报作者:欣闻

6月7日,由《医师报》指导,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第二届《医师报》中青年麻醉学菁英活动全国海选·安徽”在安徽书法大厦举办。

44.png 

安徽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刘学胜教授,合肥市质控主委骆宏教授等多位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进行学术讲座及主持学术活动。

图片43.png 

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安徽省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刘学胜教授,合肥市质控主任委员骆宏教授,安徽省妇幼保健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陈立建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邓雪峰教授,六安市人民医院麻醉科郑立东教授,宣城市人民医院麻醉科詹锐教授,阜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蔡宁教授,黄山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叶春芳教授,池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包明胜教授

安全麻醉菁英获得者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主任介绍了以原始脑电分析为基础的“微创麻醉”体系构建及临床应用。他率先提出以原始脑电分析为基础的 “微创麻醉”理念,创建了新策略。较为深入发现麻醉药物意识消失新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新机制,推广应用 “微创麻醉”体系和新技术(原始脑电分析等),张老师的体系构建及临床应用,进一步优化特殊群体麻醉管理策略,丰富了麻醉管理内涵,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了患者预后。该临床应用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成本、增加了患者满意度。

学术麻醉菁英获奖者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毛主任列出了自己的三项研究成果:瑞芬太尼诱发痛敏的脑稳态失衡机制;慢性疼痛的脑稳态失衡机制;靶向感知觉系统干预疼痛环路机制;均在国际期刊发表且获得国际学术专家的认可,并取得转化应用。毛主任近5年来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品质麻醉菁英获奖者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沈主任介绍了自2015年7月负责本院无痛气管镜检查的筹备和开展后,组织培训学员100余名。曾担任科室首任临床教学秘书,协助基地主任开展住院医师及专培医师的培训管理和基地建设等工作。2018年8月初开始负责我院分娩镇痛业务的前期筹备。2018年9月底,我院在全省综合性医院中率先对外开展分娩镇痛业务。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负责日间手术围术期管理。2019年4月时手术量达到床位饱和状态。无一例麻醉及手术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在科室相关建设管理培训工作同时,沈主任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高校优青项目等省级教研项目5项近5年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3篇,Total IF: 68。被评为安徽医科大学復元科技新星(2021)。

人文麻醉菁英获奖者安徽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朱主任介绍了自己近5年来的学术成果,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安徽医科大学校科研基金立项,1项合肥市卫生健康委科研项目,发表了多篇SCI论文,还有3项发明专利,列举了多项亲身下基层公益服务工作,并通过合肥论坛、孕妇学校、直播平台等渠道开展分娩镇痛科普讲座。人文麻醉菁英获奖者陈珂主任汇报了他扎根高原基层的服务工作,及自己的业务能力实践。在边疆高原开展义诊和医学援助工作,曾获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的优秀个人表彰。

本次评选汇聚了来自安徽各院的优秀麻醉医师,他们展示了青年麻醉医师的灼灼风姿,汇报内容主题鲜明、结构严谨体现了青年麻醉医师们善于创新、勇于担当、肯于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中青年麻醉菁英评选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安徽地区麻醉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充分展示了安徽麻醉学科中青年人才的实力和潜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获奖者将成为麻醉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为麻醉学科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片48.png

安全麻醉菁英——技术创新类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雷

  图片49.png

学术麻醉菁英——科研创新类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毛煜

图片50.png 

品质麻醉菁英——管理创新类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沈启英

图片51.png 

人文麻醉菁英——工艺基层类

安徽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   朱海娟

图片52.png 

人文麻醉菁英——公益基层类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柯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