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秦贵军教授
采访者:《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尹晗
“昨天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医生也是普通人。”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秦贵军教授向《医师报》记者讲述了采访前一天的“遭遇”。那天下午,他的门诊预约了92位患者,由于没吃午饭,17:40左右,他开始感到背后直出虚汗、反应速度减慢。“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低血糖。”秦贵军教授迅速判断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及时补充能量并短暂休息后,他坚持看完了所有门诊患者。
“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对每个人都是巨大的挑战。”秦贵军教授感慨,尽管医生很累,有时甚至遭遇误解,但每当看到患者因我们的努力而康复,内心的那份欣慰都是无法言喻的。他说:从穿上白衣的那一刻起,医生就肩负起了救死扶伤的重任,就要用仁心仁术为患者解除痛苦。“只有无私奉献,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与尊重。”
谈及自己的从医经历,秦贵军教授满怀深情——他自幼便对医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河南医科大学(现郑州大学医学院)完成本科和硕士阶段学习后,便投身于刚刚拥有独立建制的郑大一附院内分泌科工作。从“小大夫”到“大主任”,他不仅见证了我国医疗事业的腾飞和科室的壮大,也在重庆医科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进一步拓宽了学术视野,更凭借高超的医术,赢得了患者和业内同仁的广泛赞誉。
打造专攻内分泌疑难罕见病
精准诊断“秘密武器”
“大约在30年前,我接诊了一个17岁的小姑娘,她的血压高达190/120mmHg,对于青春少女来说,这无疑是危险的信号。”秦贵军教授回忆,当他准备进行详细检查时,却注意到患者的胸部完全没有青春期女孩应有的发育迹象。“这让我感到非常困惑,因为高血压与性发育迟缓间并无直接联系。”
为解开这一谜团,团队对患者进行了一系列详尽的检查,经过反复讨论与验证,他们最终确诊了患者患有罕见的17α-羟化酶缺陷症。“这会导致患者体内性激素代谢紊乱,进而引发高血压、低血钾及性不发育等一系列症状。”秦贵军教授回忆:“更让人惊讶的是,通过染色体检查,我们发现患者其实是男性,只是因基因突变表现出了女性的外貌特征。”
“最终,经过团队缜密的研判和与患者、家属的反复沟通,我们决定为患者切除睾丸,以减轻他体内的激素紊乱。”秦贵军教授说,经过手术和后续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虽然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依然努力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秦贵军教授团队在内分泌疑难病诊断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从繁琐实验到精准基因检测的跨越,极大地提升了诊断效率与准确性。
“我们还有一个‘秘密武器’。”秦贵军教授介绍,科室建立了省内最大的内分泌专业临床研究室,配备了一系列先进的检测技术,能够测定17α-羟化酶、睾酮、24小时尿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游离皮质醇等多种罕见激素,显著提升了对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在对复杂、罕见内分泌疾病的精准诊断中处于“全省唯一、国内领先”地位。此外,科室还设有内分泌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自2006年起,科室每年都会举办疑难病例讨论会,邀请包括夏维波教授、朱大龙教授、郭立新教授等在内的国内顶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会议已成为科室的‘品牌活动’,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前来交流学习。”秦贵军教授自豪地介绍:“这不仅能促使科室诊疗水平进一步提升,也为更多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他表示,团队还会以年鉴的形式,详细记录罕见病诊疗领域的最新成果与经验,为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得到了包括贾伟平院士在内的多位专家的肯定。
让糖尿病防治
“医中有防 防中有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糖尿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严峻挑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秦贵军教授带领团队完成《中国2型糖尿病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关系研究》等多项河南省内大型流行病学调研工作,首次建立河南省2型糖尿病数据库及生物样本库。
“流调结果显示,河南省糖尿病控制率较全国标准值略低一个百分点,这为我们防控工作敲响了警钟。”秦贵军教授表示,在经济落后的地区,糖尿病患者往往难以接触到先进的降糖药物和技术,导致病情控制不佳。此外,对疾病认知的不足,也直接影响着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增加了并发症发生风险。“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医疗投入,特别是要增加基层医疗机构专业人员配置,以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2020年,在河南省卫健委的牵头下,河南省糖尿病防治中心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秦贵军教授任主任,负责开展河南省糖尿病防治工作。中心旨在建立防治网络,评估相关医疗机构糖尿病防治水平,并逐步设立市县级糖尿病中心,以完善省、市、县的三级糖尿病防治网络体系。
“中心采取行政+业务双重管理模式。从省卫健委到市、县各级医疗机构,我们都建立了专门的团队来负责糖尿病的防控工作,以确保政策的有效传达和执行,使糖尿病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秦贵军教授介绍,中心还致力于强化宣传教育,促进健康生活,实施筛查项目,进行早期干预,以提升糖尿病知晓率和控制率。
随着学界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胰岛素的普及,如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糖尿病肾病等慢性并发症却日益凸显,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元凶。针对这一现状,秦贵军教授带领团队聚焦糖尿病肾病中足细胞与肾小管细胞的交互作用,深入探讨了炎症、自噬及凋亡等机制对足细胞的影响,以及炎症和纤维化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并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外泌体这一桥梁实现,为揭示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医中有防,防中有医”,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工作中,郑大一附院内分泌团队在秦贵军教授的带领下,实现两者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为人民群众提供疾病预防、治疗、管理进行一体化服务。
“十二字方针”
引领科室高质量发展
2023年3月,由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赵艳艳教授等精兵强将牵头的肥胖门诊一经开诊,立即受到民众的青睐。而这,也是秦贵军教授着眼未来,下的一步大“棋”。
“开诊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肥胖门诊影响力不断扩大,门诊量激增至每周200余人次,这反映出肥胖问题的普遍性和对专业减重服务的广泛需求。”秦贵军教授表示,肥胖不仅影响外观,更是一个深刻的健康问题,与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肥胖人群患糖尿病风险高出正常体重人群50%以上,而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DPP)的研究显示,降低体重后糖尿病患病率显著下降,为糖尿病乃至多种慢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谈到学科未来的发展,秦贵军教授提出了“精准管理、精准治疗、科研引领”的“十二字方针”。
“在糖尿病管理领域,我们要走同质化+精准化的道路。”秦贵军教授表示,“作为河南省糖尿病防治中心依托单位,我们不仅要建立一套糖尿病规范化管理标准,还要通过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专业水平,确保患者在任何地方都能接受到高质量服务。
“在内分泌疾病诊疗领域,我们要开展精准治疗。”秦贵军教授介绍,科室率先开展并已成功完成垂体插管检测技术和近500例双肾上腺静脉插管采血(AVS)技术,这些技术曾由介入科负责,现已完全自主掌握。同时,科室还可独立完成甲状腺肿瘤、甲状旁腺和肾上腺消融术和甲状腺穿刺等手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
“在内分泌代谢科学科发展领域,我们要充分发挥研究型医院的优势,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以科研推动学科发展。”秦贵军教授介绍,“特别是在肾上腺疾病领域,随着AVS技术的开展,使我们能够精确判断患者的激素分泌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
在谈到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未来发展的具体规划时,秦贵军教授特别提出:“门诊量要扩大,但病床数要减少。”他表示,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和医保政策的变化,科室发展也应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转化,从而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扩大门诊量,意味着我们可以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服务;减少病床数,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加专注于提供高质量的治疗和管理,让常见病、慢病的诊疗、管理回归基层,从而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