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不畏艰辛,不忘初心 | 大时代 大医学·我这十年

时间:2024-12-31 12:07:21来源:医师报作者: 甘政

年末已至新年可期,非常感谢医师报能让我们有机会在这一特殊节点放慢脚步回顾过往、自省总结。

过去的十年跨越我人生重要的两个阶段:1)2009-2017年 09年临床医学7年制毕业留校从事临床麻醉工作,专业的跳跃、身份的转变让带来的不适和迷茫随着工作的充实而消散;5年的沉淀让我逐步认同自己的选择,并得益于丰富的经验积累也能轻松游刃于繁杂的麻醉工作,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了当前麻醉领域的一大困境:亟待改善的急慢性疼痛管理,而当时国内疼痛调控领域的研究刚崭露头角。因此,探索疼痛调控的有效策略成为我的事业理想。恰逢国家深化医疗改革、全方位推动医疗事业发展的东风,得益于大学、医院和科室优秀的平台以及良好的国际声誉和广泛的合作交流,2017年底我有幸获得前往德国海德堡大学神经科学领域疼痛研究专家Prof. Rohini Kuner实验室学习的宝贵机会。由此,在家人的陪伴下开启了改变我人生轨迹的最重要的第二个8年时光。

2)2017年-至今 2017年底赴德并与导师Prof. Rohini Kuner交流后,我主动选择了疼痛调控方向开展源于临床迫切需求的神经刺激技术镇痛机制的研究。首次在实验组建立起有效的适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的无创神经刺激技术-局部阳极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并在同事的协助下同步开展多个项目,探索该技术作用于多个疼痛相关大脑皮质区的潜在效应及机制。经过不懈的努力近3年实现了可喜收获:i)证实了tDCS作用于大脑初级运动皮质区的综合有效镇痛效应以及介导该效应的皮层特异性的神经传导通路(Science,2022) 以及作用于大脑前额叶皮质的显著疼痛缓解效应并探讨了潜在的细胞机制(Progress in Neurobiology,2021),后续深入探索其镇痛效应通路和细胞机制的发现也已投稿“Nature Neuroscience”, 有效揭示了tDCS镇痛的积极作用及潜在神经机制,为有效促进转化、改善临床迫切需求提供了有力的理论证据;ii)获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最优秀博士生“Summa Cum Laude”荣誉以及2023德国疼痛协会基础研究一等奖,并主持多项德国和欧盟科研基金,受邀在多个国际疼痛会议做报告。

近8年的努力专研不仅让我在学术上有了飞速成长,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内外科研思维的差异:博士或者博士后作为项目的实践主体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负责实验的规划和实施,定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自省,积极向导师反馈讨论并有针对性调整,从而保证项目高效正确的推进。此外,导师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也让我一次次感悟到“细节决定成败”的真谛:多达数十版修改调整的配图才能保障文章受到顶级期刊的青睐、经过8次之多不厌其烦的全体讨论和预演才使得她牵头的合作研究中心项目以德国基金委历史最高评分获批第三轮资助;即使因卓越学术贡献荣获2024德国科研最高成就奖“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Preis”,她始终亲力亲为忙碌在科研工作前沿。因此,Prof.Rohini Kuner教授也将是我事业和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的榜样。除此之外,我所有的改变和突破更是离不开过去十年国家医疗卫生政策有力引导、恩师姚尚龙教授以及陈向东主任多年来的谆谆教诲。随着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明确了加大卫生科技领域突破、重点关注青年医学家发展的战略方向,大批有志青年得以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初露锋芒,并吸引了更多海外学者回国效力。我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受国家基金委“2024海外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支持,即将回到带领我成长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工作,希望能够以我所学致用于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造福患者。

图片1.png

1 实验室工作场景

图片2.png

2 姚尚龙教授赴欧访问

图片3.png

3 Science文章截图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