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醉 + MDT 创新交流会・哈尔滨站圆满落幕 | 聚焦麻醉镇痛药物合理使用,多学科专家共话临床实践

时间:2025-03-29 17:30:19来源:医师报作者:玉辉

2024 年 12 月 2 日,由《医师报》社主办的 “醉 + MDT 创新交流会・哈尔滨站” 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 “优化麻醉镇痛方案,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为主题,汇聚麻醉学、疼痛管理、药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病例分享与多学科讨论,深入探讨麻醉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策略。 

图片26.png

图片27.png

作为大会主席,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保华主任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推动麻醉镇痛药物合理使用中的重要性,并呼吁通过学术交流提升临床治疗的安全性与精准性。

大会共同主席、黑龙江省医院吴军主任在致辞中指出,跨学科合作是解决临床复杂问题的关键,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促进不同领域专家的经验共享。

学术交流:多维度解构临床实践

图片28.png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颜畅医生分享了一例 “高龄胃石症患者综合诊疗” 。她指出,对于高龄复杂病例,需综合评估病情,结合疾病特点与先进镇痛理念,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在胃石症治疗中,既要关注结石处理,又要重视疼痛管理,通过多模式镇痛等手段,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高龄患者的安全与舒适,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参考。

图片29.png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张本发以 “救治孕足月胎盘早剥一例” 为主题进行发言。他详细介绍了该病例的麻醉处理过程,包括快速序贯诱导、腰硬联合麻醉等关键策略,强调术中通过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维持母婴循环稳定的重要性,为临床处理类似急危重症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讨论环节(围手术期镇痛方案进展,过去反思与将来思考)中,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马明华主任、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史廉铭主任、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赵伟亮主任三位嘉宾从不同视角深入剖析,碰撞出智慧火花。

图片30.png

图片31.png

“传统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对特殊人群(如肥胖、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个体化考量不足,常导致镇痛效果不佳或不良反应增加。”马明华主任指出,肥胖患者药代动力学独特,按常规剂量用药易出现镇痛过度或不足。未来需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研究,建立更精准的用药模型,同时推动围手术期镇痛方案从 “经验化” 向 “精准化” 转变。

史廉铭主任表示,反思过去中医在围手术期镇痛应用中,存在与现代医学融合不深、疗效评估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如某些中医外治技术虽有一定镇痛效果,但缺乏大规模循证医学研究支持。将来应加强中西医协作,借助现代科学手段验证中医镇痛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探索 “中医特色技术 + 现代镇痛药物” 的优化组合方案,为患者提供更丰富的镇痛选择。

赵伟亮主任肯定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在多模式镇痛理念推动下取得的进展,如阿片类药物与非甾体抗炎药、区域阻滞技术的联合应用显著提升了镇痛效果。但过去对患者心理因素、社会支持等影响镇痛体验的非生理因素关注较少。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多学科协作,将心理学、康复医学等纳入围手术期镇痛管理范畴,同时借助信息化技术(如远程疼痛监测系统)实现镇痛方案的动态调整,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镇痛服务,真正实现 “以患者为中心” 的围手术期管理目标。

图片32.png

第一环节由和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封雪主任主持。

图片33.png 

黑龙江省医院麻醉科的赵慧婷医生带来了 “一例老年骨科患者的麻醉分享”,围绕一位老年患者的诊疗过程展开深入剖析。

赵慧婷强调,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病症本身及手术损伤作出的一种特殊生理反应。尤其是骨科手术,因其创伤大,术后疼痛往往较为剧烈,若控制不佳,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预后效果。因此,合理设计麻醉与镇痛方案,对老年骨科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通过本例分享,不仅展示了具体的麻醉处理过程,也为临床中类似老年患者的麻醉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助于提升老年骨科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图片34.png

该环节由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李荣昌主持。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