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依替米星临床应用交流会总结

时间:2025-04-10 10:24:20来源:医师报作者:Shenjiameng1996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李慧)4月6日,"依替米星在肾实质感染中应用病例研讨会"线上举行。会议通过3个典型病例的诊疗全流程解析,系统探讨依替米星在急性肾实质感染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本次会议由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刘博文教授担任主讲。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刘博文教授首先对3个典型案例进行基本情况阐述:

病例1:
患者方某,女,50岁,高热(41℃)伴严重尿路感染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15.37×10⁹/L↑,C反应蛋白>300mg/L↑,尿细菌计数488.30/uL↑。
治疗方案:依替米星单药治疗。
疗效:第5天体温恢复正常,第13天尿常规转阴,细菌清除率100%。

病例2:
患者陆某,男,39岁,反复发热伴右肾区叩痛。尿白细胞121.4/uL↑,超声提示双肾囊肿。
治疗方案:依替米星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疗效:治疗7天后炎症指标复常,肾区叩痛消失。

病例3:
患者李某,女,39岁,高热伴严重尿检异常(尿细菌49860/uL↑)。
治疗方案:依替米星序贯治疗。
疗效:第7天尿培养转阴,影像学复查无脓肿形成。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刘博文教授结合病例指出依替米星的四大临床优势:

1. 代谢特性:以原尿形式经肾脏排泄,24小时代谢率>80%,无肝脏负担,特别适用于泌尿系统感染。

2. 药效动力学:0.5小时达血药峰浓度,1.5小时完成组织分布,快速覆盖肾实质感染灶。

3. 耐药性优势:对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保持>90%敏感率,显著高于三代头孢类。

4. 给药方案:一日一次剂量设计使峰浓度/MIC比值最大化,兼顾疗效与安全性。

针对依替米星的临床用药与与会专家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张毅、丁宁、王占宝就以下要点达成共识:

1.适应症拓展:推荐作为中重度肾盂肾炎的一线治疗药物(证据等级B,《泌尿系感染诊疗指南》2020版)

2.联合用药策略:对脓毒症患者建议与碳青霉烯类联用,协同增效降低耐药风险

3.特殊人群管理:老年患者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推荐CKD3期以上患者监测血药浓度

4.疗程优化:急性感染疗程建议7-10天,复杂性感染延长至14天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刘博文教授提出需重点开展以下研究:

1. 建立基于PCT降钙素原的精准停药模型

2. 探索其在内镜相关肾感染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3. 开展多中心RCT研究验证长疗程方案的安全性

4. 推动进入《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23版更新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刘博文教授在总结中强调:依替米星凭借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广谱抗菌活性,已成为肾实质感染治疗的重要选择。建议临床关注以下实践要点:

· 首剂负荷剂量需达到2mg/kg以保证组织穿透力

· 治疗72小时后需复查尿培养指导方案调整

· 联合益生菌可降低肠道菌群紊乱发生率

本次会议为肾实质感染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后续将形成专家建议稿提交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审定。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