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安全·舒适·健康——2025肌松科普行北京第三站

时间:2025-04-15 12:18:38来源:医师报作者:欣闻

会议概况  

2025年3月29日,由《医师报》主办的“安全·舒适·健康——2025肌松科普行”第三站活动于线上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麻醉领域肌松药的科学管理与恶性高热诊疗两大核心议题,吸引了全国麻醉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及临床医生参与,共同探讨麻醉安全与技术创新,助力提升围术期医疗质量。  

开幕式

会议于19:00正式启动,由华信医院林多茂教授主持环节。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东亚教授致开幕辞,强调肌松药规范应用及恶性高热应急处理对麻醉安全的重要性,并呼吁通过学术交流推动麻醉学科向精准化、个体化方向发展。 

主题讲座

1. 《关于肌松药的一点科普》——苍惠岩教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苍惠岩教授系统梳理了肌松药的发展史、分类及临床应用:  

   发展里程碑:从南美洲箭毒到现代罗库溴铵、舒更葡糖钠,肌松药推动了麻醉从“深麻醉”向精准化管理的转型。  

   类与机制:明确去极化与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差异,强调顺式阿曲库铵的“霍夫曼效应”及舒更葡糖钠的快速拮抗优势。  

   临床价值与风险:肌松药是手术室“隐形英雄”,但需警惕术后残留(PORC)及滥用风险,提倡结合TOF监测与拮抗剂规范使用。  

图片54.png 

2. 《麻醉医生的噩梦——恶性高热》——任倩倩教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任倩倩教授深入解析恶性高热(MH)的诊疗要点:  

   发病机制:RYR1基因突变导致骨骼肌钙离子失控释放,触发高代谢危象,死亡率高达71.4%(国内数据)。  

   诊断金标准:咖啡因-氟烷离体骨骼肌收缩试验(CHCT),早期识别需关注呼末CO₂骤升及肌强直表现。  

   急救管理:停用触发药物、物理降温、纠正酸中毒,丹曲洛林为特效药,强调医院应建立MH急救车及备药机制。  

   病例警示:结合国内外案例,呼吁麻醉医生提高对MH易感者的筛查意识,尤其是合并先天性肌病或麻醉史异常患者。  

图片55.png

嘉宾讨论

由林多茂主持,来自北京同仁医院、北大六院、航空总医院等十余位专家围绕议题展开讨论:  

肌松药个体化应用:针对老年、危重症患者,需优化剂量并联合神经阻滞技术以减少并发症。  

恶性高热防控:建议基层医院配备丹曲洛林,强化麻醉前家族史与基因筛查。  

技术推广:普及肌松监测设备(如TOF)及舒更葡糖钠的规范化使用,降低术后残留风险。  

会议总结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东亚教授致闭幕辞,总结会议成果:  

1. 学术价值:通过前沿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为肌松管理与MH急救提供了标准化参考。  

2. 临床意义:强调麻醉安全需以患者为中心,从药物选择、监测技术到团队协作实现全流程优化。  

3. 未来展望:倡议建立区域性麻醉危机事件协作网,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图片60.png

会议影响

本次会议通过专题讲解、病例剖析与多学科讨论,深化了麻醉医生对肌松药合理应用与恶性高热应急管理的认知,为提升围术期安全、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提供了科学指导,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麻醉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图片61.png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