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业有专攻-围术期液体治疗管理学术论坛 (第一期)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李慧)3月21日,“精准输液”围术期液体管理学术论坛专场研讨会线上顺利举行。会议围绕围术期液体管理的策略优化、监测技术革新及个体化治疗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推动临床规范化诊疗,提升患者围术期安全与康复质量。本次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科主任王庚教授担任主席参与,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张晓光教授主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王庚教授指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在外科大手术中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通过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指导补液,可减少液体过负荷风险。但需警惕部分患者术后早期电解质紊乱,可能与GDFT策略中晶体液选择相关。
北京积水潭医院陈晨教授分享了围术期液体治疗已从“经验性输注”迈向“精准化、个体化”时代,从液体量的计算到液体种类的选择,再着重分享了输液的时机和速度,针对特殊情况下的判断以及处理应当进行灵活处理,从而更有利的为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和恢复。
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少强教授在会议中围绕骨科大出血患者容量管理策略展开,强调动态监测(SVV、乳酸值)与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重要性。专家提出需平衡晶体液与血液制品输注比例,结合血栓弹力图指导成分输血,同时关注凝血功能及组织氧供的维护。多学科协作、个体化容量方案及损伤控制性复苏理念,是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的关键。
北京积水潭医院许莉教授针对老年患者围术期液体管理提出分层管理策略,指出合并心肾功能不全者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采用床旁超声动态评估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可有效降低急性肺水肿发生率。
北京积水潭医院张文杰教授强调个体化液体管理的重要性,提出基于术前营养状态、炎症指标及合并症的综合评分系统(P-LFI Score),可预测术后肠功能障碍风险,指导针对性补液方案。
北京积水潭医院杨毅教授及宁少南教授就在心胸外科容量管理策略上提出以维持有效循环、优化心功能为核心。强调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CVP、心输出量、SvO₂)及床旁超声评估心脏前负荷。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限制性晶体液输注结合胶体维持血容量,必要时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利尿剂平衡心脏负荷。术后重点关注液体正平衡与器官灌注,预防肺水肿及低心排综合征。个体化方案联合多学科协作,可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本次论坛通过多学科视角解析围术期液体管理的前沿进展与临床难点,为优化液体治疗策略、推动精准监测技术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会议成果将进一步促进围术期医学的规范化与个体化发展,助力患者快速康复。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