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4日“基层肿瘤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之济南站召开
6月4日,“基层肿瘤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之济南专场研讨会在济南顺利举行。会议通过对泊马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全周期管理中的应用新进展和一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病例分享,让更多的临床医生,掌握骨髓瘤的临床思维与诊疗规范。会议邀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于媛教授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敬毅教授共同主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秦雪梅教授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方圆学术报告。本次会议15人参加。
主席王敬毅介绍会议背景多发性骨髓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西医靶向药物(如硼替佐米、来那度胺)联合中医扶正祛邪为特色。西医方案控制肿瘤进展,中医通过补肾活血(如黄芪、当归、补骨脂等中药)、调节免疫(如艾灸、穴位贴敷)减轻化疗副作用(如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病变),改善生活质量。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可增强疗效,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尤其适合老年及体质虚弱患者,实现标本兼治的协同效果。
主席于媛介绍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骨髓中异常浆细胞浸润、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分泌及多器官损害。常见症状包括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及感染。诊断需结合骨髓活检、血清/尿蛋白电泳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泊马度胺)、单抗(如达雷妥尤单抗)及干细胞移植为主,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但易复发,需个体化全程管理
秦雪梅教授介绍泊马度胺在多发性骨髓瘤(MM)全周期管理中展现出重要价值。对于新诊断患者(NDMM),PVD方案(泊马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在合并肾损伤时疗效显著,3个月肾脏缓解率达75.4%。在复发/难治性MM(RRMM)中,OCEAN和AMN研究证实,泊马度胺联合地塞米松(Pd)或环磷酰胺(PCd)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且亚洲患者获益更明显。此外,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泊马度胺(DPd)在真实世界中显示更优生存(中位OS 37个月)。泊马度胺安全性可控,但需注意血液学毒性及神经病变,必要时调整剂量。其与蛋白酶体抑制剂、单抗等联用,为MM全周期管理提供了高效、灵活的选择。
方圆教授介绍了一例初始采用VRD方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但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肌酐升高)和周围神经病变。因疾病进展,调整为VPD方案(硼替佐米+泊马度胺+地塞米松),后因神经病变进一步更换为IPD方案(伊莎佐米+泊马度胺+地塞米松),最终实现免疫固定电泳转阴,肾功能稳定。
会议最后,会议主席王敬毅总结本次院级交流会议很有助于资源共享和知识传递,通过上下级医院的交流合作,可以更好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让患者得到更专业、更有效的治疗。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