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8日“基层肿瘤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之东莞站召开
2025年6月18日,“基层肿瘤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之东莞专场研讨会在东莞台心医院会议室顺利举行。会议通过对罗普司亭在移植中的应用进展和罗普司亭在儿童ITP患者的应用进行分享,让更多的临床医生,掌握移植的血小板减少的规范诊疗以及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思维与诊疗规范,让中国更广大的患者受益。会议邀请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裴夫瑜教授、东莞台心医院何岳林教授为大会主持,出席此次会议。会议邀请了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阮永胜教授和东莞台心医院彭智勇教授授课,本次共19人参与本次学术活动。
主席裴夫瑜专家介绍会议背景在移植和儿童ITP的患者的治疗中,血小板的恢复总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难题,因此升血小板的药物也在相应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罗普司亭作为新一代的TPO-RA类药物,以其长效,一周注射一次,使用方便等优势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会议首先由阮永胜教授对罗普司亭在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探索进行了讲解,首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移植后骨髓抑制导致的 血小板减少是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安全阈值(通常<20×10⁹/L)时,患者面临自发性出血风险,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传统治疗(如血小板输注)存在供体短缺、免疫反应等局限,而罗普司亭作为新型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为移植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罗普司亭通过内源性血小板生成改善移植后血小板减少,降低出血风险,助力患者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探索与新型移植预处理方案、免疫调节剂联合应用的潜力,进一步优化个体化治疗策略。
第二个讲题由彭智勇教授专家对罗普司亭治疗儿童ITP方面内容进行了讲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儿童常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计数下降、皮肤黏膜出血 为主要表现。儿童ITP多为 急性起病,约70%-80%患者可自发缓解,但仍有10%-30%进展为 慢性ITP,面临反复出血、长期治疗及生长发育影响等风险。传统治疗(如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存在疗效局限或不良反应,新型药物成为改善预后的关键。作为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罗普司亭通过与巨核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及血小板生成,从根源上提升血小板水平。皮下注射给药,每周一次 即可维持稳定血药浓度,减少儿童频繁就医负担。相比糖皮质激素,可避免生长发育抑制、免疫抑制 等不良反应,更适合儿童长期使用。
会议最后,会议主席裴夫瑜教授和何岳林教授总结本次院级交流会,会议很有助于资源共享和知识传递,通过上下级医院的交流合作,可以更好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让患者得到更专业、更有效的治疗。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