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基层肿瘤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之莱芜站
6月25日,“基层肿瘤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之莱芜站在济南市人民医院顺利举行。会议通过对长效TPO-RA在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探索和一例血小板减少病例分享,让更多的临床医生,掌握在移植的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诊疗思维与诊疗规范,明确了长效TPO-RA在不同血小板减少患者中剂量以及使用频次等热点问题。让中国更广大的患者受益。会议邀请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传方教授作为大会主席、济南市人民医院鹿军教授为大会主持,出席此次会议。会议邀请了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市人民医院等的医生参与,本次共15人参与本次学术活动。
主席刘传方专家介绍会议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血液肿瘤相关的疾病治疗也迈向了精准、精细化的的方向发展,借着本次基层肿瘤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希望参会专家都能有所收获,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造福血液肿瘤的患者。
会议首先由刘新光专家对长效TPO-RA在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探索进行了讲解,讲题内容系统性地探讨了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血小板减少的现状、机制、治疗策略及长效TPO受体激动剂(TPO-RA)罗普司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构优势:Fc结构域延长半衰期(一周一次给药),减少自身抗体产生,无肝毒性。多重信号激活:高效激活STAT3/AKT通路,促进血小板生成。无序列同源性:避免中和抗体风险,不影响内源性TPO。应答率高:在移植后血小板减少患者中总体应答率82%(SFPR达94%),中位起效时间20天。安全性佳:无显著肝毒性、药物相互作用少(仅1种潜在DDI),血栓风险低。改善预后:减少血小板输注需求,降低出血事件及死亡率(应答者死亡率15% vs 无应答者53%)。
第二个讲题由吕建专家对一例血小板减少病例进行了讲解,该病例为36岁女性,患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病程长达9个月,伴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垂体瘤。患者经历多次治疗(激素、丙球、TPO、地西他滨等),血小板波动明显。妊娠期间病情反复,剖宫产后艾曲泊帕耐药,改用罗普司亭联合阿伐曲泊帕短暂有效,但后续血小板再次骤降。目前治疗难点在于药物耐药及妊娠合并ITP的用药安全性,需探讨利妥昔单抗、CD38单抗等替代方案。病例凸显ITP治疗的复杂性和个体化需求。
会议最后,会议主席刘传方教授总结本次院级交流会议很有助于资源共享和知识传递,通过上下级医院的交流合作,可以更好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让患者得到更专业、更有效的治疗。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