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学科壁垒 为肿瘤患者提供最优化全程管理方案
“肺癌治疗早已进入多学科整合时代,唯有打破学科壁垒、凝聚协作力量,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全程管理方案。”2025 年 6 月 25 日 19:00-21:00,在 “肿瘤整合 共话双生 —— 肺癌多学科病例交流会” 上,大会主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苗丽君教授的开场致辞点明了会议核心主旨。本次会议在线上举行,汇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等多家单位的多学科专家,围绕癌症相关性疲乏诊疗共识及肺癌典型病例展开深入研讨。
会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常志伟教授带来《癌症相关性疲乏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 版)》解读。他介绍,该共识是中国首个针对癌症相关性疲乏(CRF)的专家共识,在 NCCN 指南基础上结合中国患者特征修订,由 CACA 临床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SCO 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联合发布于《中华医学杂志》。常志伟教授指出,CRF 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治疗实施,而中医中药在改善 CRF 方面具有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辨证论治个体化等独特优势,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欢分享了一例肺癌新辅助治疗病例。患者王某,男性,64 岁,因 “咳嗽咳痰、痰中带血 3 周” 入院,经检查确诊为鳞癌,存在左肺门及多部位淋巴结转移,且驱动基因不明。王欢副主任医师详细介绍了患者的病史资料,包括胸 CT、PET/CT 检查结果、病理诊断及个人吸烟史等关键信息,并提出核心讨论点:该患者的治疗方案如何选择?在驱动基因不明的情况下,鳞癌治疗方案应如何决策?针对这些问题,现场专家围绕 “同步放化疗 + 度伐利尤维持”“诱导化疗+放化疗”“新辅助化疗”“等待基因检测结果” 等方向展开热烈探讨。
讨论环节中,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多位专家积极参与发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潍、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郝海峰结合各自专业领域提出见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侯明霞医师、肿瘤综合科的刘燕燕医师也分别从呼吸疾病诊疗及肿瘤综合治疗角度参与讨论。其中,刘燕燕医师聚焦实体肿瘤的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专长,为病例治疗方案提供了多元思路;侯明霞医师则结合肺结节诊疗及全程管理经验,补充了临床实践中的细节考量。
会议最后,苗丽君教授总结指出,本次会议通过共识解读与病例研讨,促进了多学科理念的碰撞融合,为临床医师处理复杂肺癌病例提供了切实参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