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多学科共探镇痛新路径! 华西这场MDT创新交流会破解重症疼痛管理难题

时间:2025-02-12 11:33:10来源:医师报作者:医师报

当疼痛成为重症患者康复路上的“拦路虎”,当单一镇痛方案难以应对复杂临床需求,如何通过多学科协作筑牢疼痛防护网?2025年1月15日,由《医师报》、扬子江药业集团联合主办的“2024年醉+MDT创新交流会•华西场”在线上召开。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机构的顶尖专家齐聚云端,围绕重症镇痛管理共识、联合镇痛方案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为临床镇痛实践注入新智慧。

222.png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四川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师专科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金晓东发表致辞。他强调,疼痛管理是重症医学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多学科协作(MDT)模式能打破学科壁垒,让镇痛方案更精准、更安全,这正是本次交流会的意义所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温江院区ICU医疗主管刘畅副主任医师带来《中国重症患者镇痛管理专家共识(2023)》解读。作为医学博士、多项国家级课题参与者,她系统梳理了共识核心要点,从镇痛评估体系到药物选择原则,强调“个体化镇痛”需结合患者病情、基础疾病及药物耐受性,为临床提供了可落地的规范指引。

深度研讨:碰撞共识实践火花

郭睿、杨周源、王默进、姜坤四位专家围绕共识展开热烈交流。郭睿(副主任医师、澳大利亚联合培养博士)聚焦神经外科患者镇痛特点,提出“需兼顾镇痛效果与神经功能评估”;姜坤(骨科主治医师、骨代谢疾病研究者)则结合骨缺损患者诊疗经验,强调“镇痛方案需规避对骨修复的干扰”。专家们从不同学科视角为共识落地建言献策。

“临床上哪些患者需要联合镇痛方案?药物联用有哪些禁区?”在专题讨论环节,主持人华西医院胃肠外科王永教授抛出的问题直击临床痛点。肝移植中心黄中力副主任医师指出,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常需联合方案,但需警惕药物代谢相互影响;器官移植领域专家吕涛以肾移植患者为例,强调“需平衡镇痛效果与免疫抑制剂浓度”;李暾主任医师则补充,老年重症患者联合用药需严格把控剂量梯度,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会议尾声,王永教授再次登台进行总结。他表示,本次交流会通过共识解读、跨学科讨论,明确了重症镇痛“评估先行、个体化为本、多学科协同”的核心原则,尤其在联合镇痛的适用场景与安全规范上达成多项共识。“期待这些成果能转化为临床实践,让更多患者告别疼痛困扰。”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