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生物治疗助疑难危重肝病患者康复

时间:2017-08-10 17:14:30来源:未知作者:陈惠 任艺

blob.png

距离上一次见解放军第302医院王福生教授已有一年整。这一年中,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问及这一头衔对他有何影响?王福生坦承:“就我个人来说,没有什么不同,我依旧坚持在临床一线为患者服务,同时结合临床难题带领团队做科研。不同的是责任更大了,肩上担子更重了,工作更忙了。例如上级领导希望我在本领域更多地发挥引领带头作用,甚至要承担更多的科技创新重任;就诊的患者更多了,他们的要求和期待也更高。”

王福生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肝病和感染病的免疫学和生物治疗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绩。谈到生物治疗,他感到现在的发展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对未来也充满信心。

“一高一低”的生物治疗发展现状

医师报: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实在不行,试试生物治疗。”很无奈,但也说明生物治疗已经成为医生和患者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之外的另一种选择,那么什么时候生物治疗能成为常规治疗?

王福生:生物治疗尚处在早期发展阶段,目前该疗法还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期待。

近10年来,生物学、免疫学、细胞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很快,但是相关生物治疗技术运用到临床还需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就临床大部分肝病和感染病来说,利用药物或者外科手术等常规治疗就可以解决问题的,通常不需要生物治疗。但对于常规治疗等方案不能解决的疑难危重症患者,他们往往将康复的希望寄予生物治疗,并给予很高的期待。

然而,生物治疗仍处于发展初期,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包括生物治疗技术、相关的理论、实施方案、适应症的选择等。与疑难危重肝病等患者的高期望值相比,形成了“一高一低”的现象,生物治疗技术的发展水平远不能满足这些疑难重症患者的要求和期待。目前,生物治疗还只是在某些疾病治疗中比较成熟,如在某些血液系统的肿瘤治疗方面,已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免疫细胞治疗、生物药品治疗发展成熟之后,将来也可能会成为常规治疗方案,但这需要一个长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生物治疗需要通过临床研究不断完善和发展

医师报:是什么制约了生物治疗发展,如何推动生物治疗的发展?

王福生:对疾病临床免疫学发病机制的阐明、生物治疗技术临床研究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完善等会促进生物治疗的发展。

生物治疗主要包括生物制品、细胞产品的治疗与应用等。生物治疗多与免疫学、病原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相关,尤其是要依靠对一些疾病临床发病机制、疾病自然病程中的免疫学特点等的深入研究,从而全面准确理解和掌握疾病自然本质。在此基础上,建立对某种疾病的生物治疗方案并进行临床研究,再优化临床方案和治疗的流程等……以上诸多方面还需深入研究。

与目前临床上的常规治疗方法相比,生物治疗更能体现出个体化治疗的特点。生物治疗通常是针对某一种疾病,或某种人群的免疫细胞或干细胞治疗等。总的来说,在临床实施过程中,这种个体化治疗方案,具体到每一种疾病、每一个病例,还需要不断优化、补充完善,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疗效。

生物治疗对部分疑难危重肝病患者来说是福音

医师报:生物治疗在肝病治疗领域发展程度如何?

王福生:生物治疗提高部分疑难危重肝病患者生存率。

与血液性疾病领域的进展相比,生物治疗在疑难危重肝病领域的临床研究与应用稍显落后,目前主要集中在肝脏肿瘤和失代偿性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治疗方面。2014年,《胃肠病学》杂志发表了韩国学者应用CIK细胞治疗肝癌的长期随访数据,结果显示与单纯手术或常规治疗相比,结合免疫细胞治疗的方法可有效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减少肝癌复发。

对于严重的肝脏疾病,特别是慢加急性肝衰竭,由于死亡率非常高,除肝移植外,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7年前,我们曾开展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结果显示提高了早、中期患者的生存率,促进了部分患者康复。大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与临床结果相一致,并阐明其原理是干细胞通过其免疫调节功能改善肝脏微环境、减轻炎症,从而促进肝脏细胞的再生修复。

通常慢性肝病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其病程发展形成典型三部曲: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肝硬化患者,如得到及时、合理的个体化治疗(包括生物治疗),可使患者疾病进展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甚至可能得到逆转。在此方面,我们也开展了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明显改善,并发症减少,患者生存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

生物治疗未来发展需要顶层设计和引导

医师报:魏则西事件后,您怎样看待生物治疗?

王福生:由于生物治疗是比较复杂的临床治疗技术,人们对生物治疗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根据我国和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在生物治疗方面积累的经验和管理规范,除了生物治疗从业者需要加强自律外,媒体和大众也应理性地看待生物治疗技术,尤其是应该看到生物治疗对某些疾病可能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寄希望于生物(细胞)治疗能治愈目前临床上尚未解决的所有疑难危重病症(尤其是肿瘤)。

在我国如何将生物治疗尤其是细胞治疗规范有序地开展下去,将临床研究符合规范地向临床应用发展,亟需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

目前的专家共识是承担生物治疗尤其是细胞治疗的单位应该有相应的资质,比如三级甲等医院、具备开展免疫细胞临床研究的平台,包括细胞制备平台和质量控制平台(如建立符合GCP实验室、细胞制备标准操作程序和细胞质量控制标准等),特别是应具备从事开展免疫细胞治疗的临床团队、细胞制备团队和基础研究团队,才能使细胞治疗真正服务于临床患者。同时,国家应成立生物(免疫细胞)治疗专家委员会,在生物治疗技术的科学性和临床研究与应用的规范方面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把关。

总而言之,第一,从业人员应自觉遵守行业规范。第二,管理部门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履行管理职责。第三,大众需要正确的引导,积极开展相关科普知识宣传,使患者及家属理性正确看待生物治疗。最后,也呼吁国家卫生计生委等相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指引生物治疗的发展之路,以利于业内专家和医生更好的执行。

blob.png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