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专培重新定义整形美容
7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整形与美容医师大会上,中国医师协会整形与美容医师分会李青峰会长接受医师报记者专访,分享了分会以专科医师培训为工作重心的发展规划和以脂肪移植为核心的大会亮点。他指出,整形美容在社会上的“混乱”,与医生资质不明有关。树立以整形外科专科医师为主体的行业规范思路,需要我们以贯彻落实整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制度为突破口,通过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整形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和引领整形与美容学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正本清源:整形外科才是根本
医师报:您如何看到当下的“整形美容热”?分会如何做好学科建设?
李青峰会长:近年来兴起的“医学美容热”,为我国整形与美容行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良莠不齐的整形美容机构和从业人员,滋生了非法医疗美容的灰色产业链,以致于多个行业、千军万马抢占这一医疗市场,扰乱了学科发展的正常秩序。原本以整形外科为主体的医疗领域,出现了许多资质不明的从业“医生”,这种错误的发展苗头必须引起我们重视和纠正。
学科建设的根本在哪里?实际上,加强整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才是根本,分会在配合七部委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的同时,是时候对整形与美容学科正本清源了。我们希望从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
一是推动分会理顺概念和思路,理顺和处理好美容医师与整形外科医师的关系,有利于重新树立以整形外科为学科根本的地位。长期以来,欧美国家以及目前我国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的设计中,只有整形外科专科医师,并没有美容医师。以整形外科医师培养为抓手,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行业指导、服务、自律、协调、监督作用,引领整形与美容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进一步强化中国医师协会行业组织的影响力。目前,各个行业组织都成立了整形与美容相关的分会,就连一些工商联合会都拥有整形与美容相关的二级学术组织,这对我们的组织建设和行业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何提升分会的行业影响力?作为整形与美容学科的主要行业组织之一,分会工作要抓住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配合七部委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二是在中国医师协会指导下做好技术的培训和规范化工作。
三是做好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认证工作。没有专科医师队伍,正本清源也无从谈起。目前,整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试点已经在上海建立,下一步将推进整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工作,逐步完成对现有的整形美容医师的再认证,进行定期规范化培训和年检。
纲举目张:以专培推动学科规范发展
医师报:如何打破长期存在的非法医疗美容灰色产业链?如何推动整形与美容行业的规范发展?
李青峰会长:全面落实整形外科专科医生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此呼吁:“我们必须要让大家认识到,不是参加一个学习班,跟人学习几天就可以做医学美容治疗。我们必须按照‘5+3+X’的专科医师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真正具有执业资格的整形外科专科医师。因此,推进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是本届分会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5年来,分会积极配合中国医师协会对医生进行定期考核和培训,分会已经在全国各省市开展300多场/次专项技术培训和规范化操作培训。整形外科住培工作方面,分会相继制定了住培大纲、教材和住培基地考核办法,下一步重点做好住培教师的选拔与考评工作,提升住培质量。
整形外科专培工作方面,目前,整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试点已经在上海建立,下一步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整形外科专培工作。此外,分会将通过定期考核尽快完成对现有的整形美容医师的再认证,并将其执业信用记录纳入到中国医师协会的医师执业系统里,以此规范医师执业行为。
学科的规范发展还需要我们重视科普工作。近年来,到瑞士注射羊胎素、赴韩整形成为热门话题。理智地想一下,如果瑞士人民人人都长命百岁,才意味着他们的羊胎素技术好。出国整形的失败案例经常见诸报端。在此呼吁全国同道和媒体共同努力,提高民众的整形与美容认知水平。
权衡利弊:“脂肪移植热”的“冷”思考
医师报:大家很关注脂肪移植可能导致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风险,本届大会邀请的国内外专家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何规范这一技术的临床应用?
李青峰会长:脂肪移植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新技术,在创伤修复、整形美容方面应用广泛,有望在未来10~20年成为整形、修复与再生领域的主流趋势。但是,“脂肪移植热”带来的致盲、致残、致死等并发症,以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风险引起人们的警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如何权衡利弊,规范技术的开展,成为分会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本届大会我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Largo Rene Denis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Eva Koellensperger教授等国内外专家围绕着脂肪移植新技术和新趋势、美国脂肪移植技术指南、脂肪干细胞与肿瘤等话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Largo Rene Denis教授详细分享了近几十年来美国脂肪移植技术的演变过程、重要研究进展、脂肪干细胞与肿瘤研究、并发症的防治等经验。对于大家关注的脂肪移植与肿瘤关系的热门问题,他分享了一项纳入3271例患者的CRAFT研究(脂肪移植后的肿瘤风险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脂肪转移与乳腺癌术后乳腺癌患者的复发率无关。但他强调,目前,脂肪移植技术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为A级的建议支持,建议开展多中心的高质量研究,密切随访患者,根据现有的最佳科学证据,制定和更新脂肪移植的指南,以确保患者安全。Eva Koellensperger教授从脂肪干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入手,描绘了精确定位并调控影响脂肪干细胞可塑性的相关基因和蛋白,实现体内可控的脂肪干细胞定向增殖与分化的美好前景,有望从根本上消除其促进肿瘤生长的风险。
我的报告分享了“脂肪室”新概念及在手部和面部的脂肪移植成功案例。该方法能对深层、浅层脂肪室的精准移植,以近生理状态恢复面部和手部脂肪容量。ASJ杂志发表述评文章指出,这一技术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整形外科医师而言都很重要,是“最有价值”的面部精确填充,使术者能够在“三维”水平考虑填充问题。
目前,尽管脂肪移植涉及治疗领域广泛,但机制研究不足,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脂肪移植技术缺乏统一认识,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需要分会牵头制定相关指南,规范技术的临床应用,规避脂肪栓塞等重大并发症。
结语
回顾分会的工作,我们走在了同行的前面,很好地履行了专科分会的职责,并将按照总会的要求继续认真履行职责,做好维权自律、技术培训、行业规范和专培试点工作,将分会真正建立成中国整形与美容医师之家。 —— 李青峰会长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