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丰碑
与老师工作相处20年,与其说学到些知识、技术,还不如说是更多的学了老师如何做人。想起老师思绪万千,一起度过的日子历历在目。
尊师楷模
我在协和医院的研究生导师曾宪九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外科学家,也是吴院长的老师,虽然他早年已调入北京医院工作,但丝毫不减少他对老师的尊重和关心。记得1985年,曾宪九教授病重住院,我们几个研究生轮班看护老师,亲眼看到吴院长是多么的关心老师,他不但对治疗方案仔细核查,各个细微环节都一一安排,更令人感动是,曾老师病情危重的几个星期,他虽然工作十分繁忙,但看望老师每日两次,几乎从不间断。在曾老师神智不清的时候,他有时在病床前坐一会儿,摸摸老师的手,然后默默离去。曾老师去世后,他一直挂念和关心师母葛秦生教授,即便师母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后也是如此。大约3年多前,有一次他告诉我,“我去看葛大夫了,她谁都不认识了,但我叫她,她认识我”,一些小事,足见吴院长对老师的深切情感。这种尊师感恩的美德是现代社会应大力弘扬的。
低调生活
因工作的关系,我曾多次陪同吴院长到全国各地会诊、开会和讲学。他那么大的专家,全国政协常委、曾经的中央委员,又那么大年纪,出行理应得到关照,但他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大约10年前,他已85岁高龄,我陪他到广州开会,办会方要给他买头等舱,他坚决不肯,说他身体可以,坐经济舱完全可以,途中还能和我说会儿话。住酒店给他安排了较好的房间,便于他会客和休息,他一再说不应该,还埋怨我没把事情办好,说太浪费,住一晚上有张床、能洗澡就行了。而现在有些所谓大专家,讲条件、耍大牌,出去讲学、开会,没有头等舱不去,非高级酒店不住,相比之下不汗颜吗?他出差从不让别人帮拿行李,甚至怕麻烦别人匆匆快走。和他相处多年,我深深地感觉到:他总怕给别人添麻烦,但给别人办事他却全心全意、乐此不疲。
20多年来,有幸能经常得到吴院长的言传身教,获益良多,而这也必将让我受惠终生。
敬爱的老师,您永远是我做人、做事的榜样!您永远在我心中!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