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跟随者发展为引领者
“在生命各阶段,与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及的一切事宜上相关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是女性生殖健康的评价标准。近十年来,我国的妇产科学正是遵循这一原则开展临床工作与科学研究,将妇女健康事业落到实处并促进其发展的。
HPV用于子宫颈癌的筛查与预防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危害广大女性的健康与生命,子宫颈癌的防治始终是妇产科领域内研究的热点。21世纪初,最先进的液基细胞学技术在我国得以普及,但是细胞学专业人才匮乏、培训滞后,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假阴性率高的缺点无法改善。2008年德国科学家豪森因揭示子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相互关系获得诺贝尔奖,使用HPV检测作为子宫颈癌筛查的策略逐步形成。我国政府也实施了针对子宫颈癌和乳腺癌的“两癌筛查”项目。根据该项目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郎景和院士提出了在部分人群可以实行以HPV为一线筛查方案,以液基细胞检查为分流措施,或HPV与液基细胞学联合的筛查方式,如此可以提高筛查的阳性率与特异性。同时,子宫颈癌的HPV预防性疫苗研究也得到突破性进展,目前全球有约117个国家或地区批准使用,我国HPV疫苗上市使用指日可待。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决定论的确立及规范化的诊疗
1860年Von Rokitansky首先描述子宫内膜异位症,本病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1921年Sampson提出“经血逆流学说”,尽管已被公认,但仍不能解释80%~90%的妇女有经血逆流发生,但仅有10%~15%的妇女罹患内异症的临床现象。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提出了“在位内膜决定论”学说,对内异症的发病机制作了更深一步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源头治疗学说”。腹腔镜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金标准”,手术治疗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手术的彻底性对治疗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对于育龄期妇女而言,手术方式的选择、卵巢功能的保护成为热点。2015年“中华医学会”颁布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规范,对内异症患者要根据年龄、临床特点、家族史、不孕等给予全面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方案。郎景和院士提出:内异症是“可管理控制的疾病,术后需长期管理”的新概念。
内镜手术技术的普遍开展
以腹腔镜和宫腔镜为主的微创外科技术得到广泛发展内镜技术以其微创、美观为特点,受到女性患者的青睐,内镜微创技术在过去十年中由星星之火迅速发展成为燎原之态,内镜技术从三级医疗机构的特色技术,发展成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标准技术;内镜技术从可完成检查到Ⅰ~Ⅱ类手术,到目前的Ⅲ、Ⅳ类手术;内镜技术也从常规腹腔镜到单孔腹腔镜、到免气腹腹腔镜,更有小巧玲珑的mini腹腔镜和高大尚的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同台竞技。腹腔镜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途径,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微小创伤的治疗途径。在临床应用方面,内镜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妇科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能,经典妇科手术85%将被内镜微创手术所替代,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中已进行了广泛探讨。目前子宫内膜癌的腹腔镜分期手术、子宫颈癌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早期卵巢癌的全面分期手术治疗中已广泛使用,达到了与传统的开腹手术同等的治疗效果。
近十年来我国妇产科学事业无论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的妇产科学家们,逐步由原先的听者发展为讲者,由跟随者发展为引领者,由技术模仿者发展为技术创新者。我国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内窥镜微创手术技术已逐步引领国际妇产科学发展潮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