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道酬心 为爱前行
十年,对我来说不仅是人生中的一段历程,更有着深刻的意义。它记载着我走过的每一步,见证了我的成长,更承载着我的梦想和希冀。
2005年,我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泌尿外科)博士毕业,幸运地留院并就职于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回首十年成长,正是“梦想、定位、爱”这三个词给我砥砺前行的动力。
梦想
梦想是对美好的追求,是推动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一个个目标起初像一个个小点,坚持数年后终于串成了线,中间虽有苦有累,但自己始终被梦想推动着前行。
“百、千、万计划”源于2010年萌生的一个想法——“拯救肾脏计划——百肾和千肾计划”,即自己每年完成腹腔镜肾部分切200例,保住200个肾脏;普及推广该手术,让更多医生学会,完成每年保留1000~2000个肾脏的目标。2012年,在百肾、千肾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又产生了“腔镜万里行”的想法,即自己背起装满器械的背包,月行一善,一年内力争行万里路,为贫困的患者义务手术,同时与基层的青年医生分享成长感悟,激发他们的潜能。
这一公益行动从最初的1.0版“一个人的战斗”,很快变成了由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倡导的2.0版“爱心行动——腔镜万里行”;2015年升级为3.0版,即由一批泌尿外科精英共同参与的“顶天立地——泌尿腔镜中国行”。进入2016年,这一公益行动即将升级为4.0版,在郭应禄院士、孙颖浩院士的大力支持下,希望汇集更多优秀的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开启“一带一路腔镜行”,为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泌尿外科微创技术交流尽一份绵薄之力。
定位
在为梦想前行的路上,另一个对我影响深刻的词是“定位”。根据成长环境和学术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并学会“聚焦”和“专注”,是我长久以来努力的方向。
首先,要“聚焦”于自己的“定位”。在自己成长之初,我把专业技术“定位”在腹腔镜肾部分切手术,之后不论是手术、学术交流、发表论文以及科普文章,都聚焦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领域。两年之后,当该技术在国内普及后,根据学术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技术“定位”,聚焦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其次,“专注”自己的定位也很重要,心怀追求卓越之念,不断突破自我,把事情做到极致。起初,我做腹腔镜肾部分切手术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专注”的效果使得自己的手术时间越缩越短,从60分钟,到40分钟、30分钟,直至现在15分钟内便可完成手术。利用同样的方法,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从最初两小时缩短到目前最快的33分钟。两年来自己的每一个点滴的跨越都是“专注”带来的成效。
爱
医学是有温度的,包含着太多技术以外的东西。至今仍记得导师常强调的一个词——“爱伤观念”,这不仅仅是一种“同理心”的体现,更是一种对患者最质朴的关爱。
在看病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与患者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创造和谐,是我工作的快乐源泉。我特别赞同第二军医大学孙颖浩校长所言,作为医生来说,首先要“求技”,患者的关爱是技术进步的动力,而技术的进步使得对患者的“爱”有所寄托,才能不断为爱前行。
如今,我已从当年的学生转变为带教老师,自己一直谨记着导师的教诲,并要求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如果躺在手术台上的是自己,是不是希望以最小的创伤、最快的速度被完成手术?有这种意识,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大夫。
是的,对患者的爱是进步的动力,她让我们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收获快乐和幸福,不断努力前行。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