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 新起点 新征程(上接第10版)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会长 王宝玺
皮肤领域 十年硕果累累
皮肤科的发展日新月异,近些年,我国学者在皮肤病遗传学、皮肤病原微生物学、炎症和免疫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皮肤外科及美容皮肤病学等方面不断取得骄人成绩。
中国皮肤病学领域无论研究规模(论文数量)还是学术影响力(被引频次),近些年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有调查发现,2002-2011年的10年间,中国皮肤病学领域发表的SCI论文从32篇增加到225篇,世界排名从19位上升到第9位;表征学术影响力的被引频次从名列世界20位之后上升到第14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王宝玺教授介绍,通过努力,我国皮肤病临床研究中,如皮肤病遗传资源的利用、少见疾病如副肿瘤天疱疮机制研究、反常性痤疮等致病基因研究等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几年,皮肤科医生发表的高水平文章不断涌现,见诸于Science、 NEJM、Lancet、 Nature系列子刊等国际知名杂志。我国科学家提出的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新的发病机制也被国际著名医学杂志JAMA给予专题评论和报道。同时,我国在恶性黑素瘤、银屑病等肿瘤及免疫性皮肤病的分子致病机制的研究中也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和重要突破。
“皮肤病学是当代医学研究中重要的领域之一,皮肤肿瘤、免疫、感染等科研工作已从分子基因水平、细胞微环境等方面揭示了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对于基因、基因转录后编码蛋白质的功能解读和蛋白修饰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王宝玺说。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需求愈发旺盛。传统皮肤病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不断延伸、不断发展。
王宝玺提到,近年来皮肤美容、皮肤激光、皮肤外科等亚专科逐渐兴起。未来的突破性进展有赖于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如与病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统计学、材料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这也将是皮肤病学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现任会长 李若瑜
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医师队伍
“接过分会会长这个接力棒后,我在不断学习,不断适应。”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若瑜教授看来,作为行业组织,分会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便是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皮肤科医师队伍。“分会工作要立足于为大家做好维权服务、提供培训提高的机会,帮助皮肤科同道提升专业技能,进而造福广大的皮肤病患者。”
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李若瑜教授和朱学骏教授一样,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中青年医师的培养。“皮肤科的未来,寄托在年轻人身上。”如何让中青年骨干更快地成长?如何充分发挥优秀中青年骨干力量?李若瑜教授和分会领导班子一直致力于为他们搭建不断提升和发挥才干的平台。
李若瑜介绍,其一是充分发挥亚专业委员会(工作组)的引领作用。“今年,分会11个亚专业委员会和两个工作组都开展了继教活动。继教培训班还邀请国外知名专家,让我们的医师更好地了解国际前沿新技术和新进展。”
第二是成立青年医生工作委员会。由一名副会长负责,组织青年医师专题研讨,从基本功着手,培养青年医生严谨的诊疗思维,今后这项工作还将深入下去。
第三,在年会中,举办英文专场、国际联合培训、“我要上年会”演讲比赛等中青年医师活动。“借助这些活动,鼓励青年人认真钻研业务,夯实基本功,锻炼英文口语,提高演讲能力,让更多优秀青年医师走向国际。”李若瑜透露,明年分会将选派优秀青年医师参加欧洲皮肤与性病学院大会。
第四,全面铺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李若瑜教授表示,规培质量决定了未来皮肤科队伍的质量,分会将把这项利在千秋的工作,扎实推进,全面铺开。
皮肤领域的未来充满机遇和挑战
“皮肤美容,既有需求又有市场。但如何规范化诊疗,需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面对火爆的美容市场,李若瑜表示,针对皮肤科医生和患者进行科学护肤知识的普及宣传,是分会的重要任务。
在今年的5·25护肤日活动上,分会发布了指导医生的“护肤品皮肤科应用指南”和针对患者的“保湿类医用护肤品在皮肤科应用指南”。
随着“互联网+”被提升为国家级战略,李若瑜教授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会给传统的医疗模式带来冲击,但皮肤科可快速适应、发挥皮肤科形态学的特点,利用互联网,做诊后随访、咨询,也可开展继续教育,这些领域都有值得探讨的空间。李若瑜最后提到,当今时代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利用好不断涌现的新进展、新技术,落实规范化诊疗的理念,更加优质地服务于广大患者,有待皮肤科同道共同探讨。“毋庸置疑,皮肤科的明天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但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 李恒进
我从基层走来知道基层医生需要什么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年会是中国医师协会的品牌会议。在历届年会上,总有那么一个群体,他们从不穿梭于各个展台以获取礼品,更不会借着会期出去游玩;能够看到的只是他们在各个会场求知若渴的眼神……
他们基本都是来自偏远地区的基层医生,同时也是皮肤科医师分会资助参与年会的对象。作为皮肤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同时也是资助基层医生项目的主要发起者,解放军总医院李恒进教授告诉记者:“从首届年会起,我们就开始资助偏远地区的基层皮肤科医生参会。”
李恒进和第三届委员会会长王宝玺教授是促成此事的重要力量。李恒进教授介绍道:“王宝玺教授老家在甘肃、我的老家在青海,都是相对落后的地区。我们更明白当地医疗卫生水平,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的水平,他们能出来学习一次真的很不容易。”
于是,从第一届年会起,皮肤科医师分会就开始开展资助项目。如今,该项目已开展了整整10年,最近两年的资助代表数几乎接近2000名。“我们真的只是在想如何为大家做点实事。很多基层医生一年到头都在等着开这一次年会,以汲取营养。”李恒进谦虚地表露了他的真实想法。
李恒进谈到,一个国家皮肤科学的发展,医务人员永远是核心。大城市医生水平再高,基层医生水平如果上不去,整体水平也不会太高。发达地区与基层地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是我国皮肤科发展的基本现状。因此,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基础上,皮肤科医师分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医师培训作为重点,而培训基层医生又是重中之重。
李恒进还告诉记者,分会年会的口号之一是“面向基层、贴近临床”,这意味着年会内容全部都是临床上大家有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95%以上的年会内容都是临床内容,相当一部分都是最为基础的继续教育课程。不同级别的医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为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提供最实在的帮助。
除年会之外,巡回演讲也是皮肤科医师分会针对基层医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年年会期间都会有很多好的课程,但能够聆听课程的医生毕竟是少数,于是在第二届年会后,分会借鉴美国皮肤学院年会(AAD)的做法,并结合中国的国情,组织全国有关的皮肤科专家下基层巡回演讲,每年至少要做50~60场。而李恒进教授每年也都会参与其中,巡讲地点基本都是贵州等偏远地区。
作为候任会长,李恒进表示,分会未来的发展还是要牢牢抓住行业组织的特点,以“自律、维权、服务、协调、监督、管理”这12字方针为指导。“希望国家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做好顶层设计,真正发挥行业组织管理医生的职能。当前基本还属于行政人员来管理行业,应该真正过度到行业组织管理医生。如此才能使得医生的价值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行业组织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李恒进谈到。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