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癫痫外科 痛失巨臂

时间:2015-10-15 16:12:00来源:未知作者: 李世绰

blob.png

2015年10月7日9时09分,我国癫痫外科奠基者之一、学科领军人谭启富教授在他辛勤工作逾半个世纪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与世长辞。噩耗传来,整个癫痫学界为之哀恸,同事们以各种方式——悼词、诗句、回忆等等表达对这位良师益友、慈祥长者的哀悼之情。

谭启富教授的去世,是我国癫痫学界、特别是癫痫外科事业的巨大损失!

协会工作的“高参”

我与谭教授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彼时我在协助我的导师王忠诚教授组建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当时就得知谭启富教授是我国率先开展癫痫外科手术的几位神经外科专家之一。后由于工作变动,没有和他密切联系,但他在癫痫外科事业上的成就和贡献,不时传入耳中,这一段时间可谓“神交良久”吧!直到我2003年从原工作岗位退休,开始中国抗癫痫协会的筹建,才恢复了与谭教授的往来。这十多年,我和谭教授的友情与日俱增、甚至成为莫逆之交。他作为协会的第一届常务理事(后为协会顾问),积极参加协会各项活动,提出许多推动我国癫痫外科事业发展的建议,是我在协会工作的指导者和“高参”。

学术功勋卓著

在这里,不能不说说我国癫痫外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实,从中可以看出谭启富教授的具体贡献,以下择其要者述之: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及与欧、美医学学术交流的增多和先进医疗设备与新技术的引进,癫痫外科治疗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包括颞前叶切除、胼胝体切开、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立体定向和小脑慢性电刺激术等均有报道。这期间,谭启富、刘宗惠、陈炳桓、蒋万书、李龄等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现代癫痫外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世纪80年代,较早开展前颞叶切除及颞叶以外的皮质痫灶切除术的医院中,以南京军区总医院(谭启富)报告病例数最多,提出了“术前评估方案”、“术后疗效评估标准”以及对前“颞叶切除技术的改进”,积累了较多的临床经验。

在此阶段,各位学者还积极克服重重困难,自行研制、改进各种记录电极,如南京军区总医院的谭启富、姜梨与电子工业部第14研究所谈维夏高级工程师研制的“多极式深部电极”、“条状和网状皮质电极”;上海华山医院江澄川采用的“慢性埋藏电极”;武汉同济医院李龄研制的“硬脑膜下电极”等。

南京军区总医院(谭启富教授)首先在国内采用了Rasmusen教授提出的“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长期随访效果良好,无并发症。

谭启富教授于1983年就开始了胼胝体切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也最先在杂志上发表论文,继之沈阳、上海、北京、济南、武汉、昆明等地开展,《健康报》称这是我国癫痫外科治疗中的一个新发展。谭启富教授还自行加工了开颅环钻头,采用直切口,环钻开颅,显微镜下操作,节省了手术时间并减少了并发症,符合现代的微创理念。

在慢性小脑刺激术中,谭启富教授及祝正祥高级工程师从1985年起自行设计研制成小脑刺激系统,经过动物实验后,用于临床观察,效果良好。并供兄弟医院使用,共约30例,但受国外两篇双盲对照文章的影响及90年代迷走神经刺激术的开展,其推广应用在国内处于停滞阶段,但近期有学者于2005年发表了双盲对照病例的研究结果,证实此种手术治疗癫痫有效。

近年来,年逾古稀的谭启富教授,仍不停地为推广癫痫外科技术、培养年轻医师奔走于全国各地,还主持编辑、出版了好几部癫痫外科专著,就在今年早些时候,他还主持翻译了《癫痫外科手术技巧》一书,邀我为其作序,我欣然领命。

最后一面未能相见

就在我期盼看到这本书的出版之时,传来了谭老患病的消息。我虽然曾在其病情危重时,致电家属表达深切慰问之意,也不断关注其病情的起伏变化,但终因工作和身体原因(腰部摔伤近一月)未能亲临其病榻看望。虽然知道年过8旬的老人,难以撑过疾病的凶险,但他在驾鹤西行前的几天,还亲自给我们传来乐观的消息,使我有能抱着去病房看望他一次的幻想。谁知道,我们敬爱的谭教授就这样“突然”而又安详的走了。未能见他最后一面,成为我终生的遗憾和愧疚。

谭启富教授是我国癫痫外科界唯一荣获“国际抗癫痫联盟、国际癫痫病友会亚洲大洋洲地区癫痫杰出成就奖”的专家。他的去世,我国癫痫外科痛失巨臂,是我国癫痫防控事业的重大损失。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科学遗产、崇高的道德榜样、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精神以及一大批年轻有为的癫痫外科后来者。我们在沉痛哀悼谭启富教授的同时,一定要学习他高尚的情操,继承他的遗志,完成其未竟的事业,把中国的癫痫防控事业推向更高的水平。

敬爱的谭启富教授,安息吧!

blob.png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