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特刊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特刊/详情

抗感染药物 对机体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时间:2018-07-05 18:31:55来源:未知作者:解放军总医院 蔡芸 阅读: 80586

blob.png

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多重耐药性,而新抗菌药物的研发速率却相对滞缓,故临床抗感染治疗形势日趋严峻。随着研究的深入,除了对已有抗菌药物抗菌疗效的了解更为全面透彻外,还发现某些抗菌药物本身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在抗感染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抗菌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可呈现双向性。某些抗菌药物可改善宿主免疫防御功能,产生协同抗菌作用;同时,也有一些药物显示出免疫抑制作用,在慢性炎症疾病中起到辅助抗炎作用。对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的应用是目前在临床最为成功的例证。多项临床试验已经证实,长期低剂量应用阿奇霉素对于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包括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和肺囊性纤维化等)带来的确定疗效,并已在临床得到推广使用。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对宿主免疫的调节是多途径的。首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可通过调节细胞功能进行免疫调控,例如其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和减少细胞黏附分子(sICAM-1、I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跨内皮细胞迁移及过度聚集于炎症部位;还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等。加深对抗菌药物自身免疫调节作用的认识,与抗菌活性相结合应对难治性复杂性感染,可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新方式。抗感染治疗进入活性抗菌和免疫调节双管齐下的新时代。

blob.png


上一篇下一篇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