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主题报告|黄晓军教授:细胞治疗,抗病毒治疗新方向

时间:2022-07-11 16:06:01来源:未知作者:王璐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璐)本次IDSC大会上,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就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毒感染概况、细胞治疗在病毒感染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展望,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是治愈血液良恶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也正因如此,全世界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仍呈现上升趋势。然而,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最常见的并发症及致死因素之一。移植后的免疫重建延迟是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其与具体的移植类型、干细胞来源以及早期的预处理方案等都有关联。

 黄晓军 截图1_副本.jpg

患者免疫低下,原本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就有可能被再次激活,诱发病毒血病抑或造成器官受损。“在这其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最为常见。”黄晓军强调,“因此我们需要在临床加强对CMV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抢先治疗。”然而,大多数抗病毒药物都会有肾脏毒性、骨髓抑制的副作用,更有甚者会出现耐药的问题,这就使得寻找新的抗病毒方式成为了势在必行的事。研究发现,移植后发生CMV感染的几率,与巨细胞病毒特异性T细胞(CMV-CTL)的数量密切相关:CMV-CTL数量低下,则CMV感染的发生几率就会提高。因此目前临床会通过体外培养CMV-CTL,再回输到患者体内,来抢先治疗或预防CMV感染。与之原理相类似的,还有利用EBV-CTL治疗疱疹病毒感染。而目前,也有很多研究在尝试将细胞治疗应用于COVID-19的治疗。

黄晓军 截图2_副本.jpg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