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徐俊:以整体观诊疗疾病 还老年健康记忆|致敬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时间:2024-08-20 20:41:46来源:医师报作者:裘佳

访谈嘉宾:徐俊 首都医科⼤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认知障碍性疾病科副主任

采 访 者:裘佳 《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阿尔茨海默病可以延缓吗?可以逆转吗?这或许是患者和家属最迫切想知道的问题。对此,首都医科⼤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认知障碍性疾病科副主任徐俊教授讲述了一个案例。


一位热爱生活又热衷于学习医学相关知识的北京大妈在2018年临床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在医生指导下她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更加多元化,主动促进肠道健康;多外出旅游、加强人际交往;坚持服用甘露特钠。从首次到天坛医院就诊到如今已经6年了,认知评分没有下滑,去年的肠道菌群检测结果提示呈健康老龄化,血液相关诊断指标也没有进一步进展,维持在临界水平。


徐俊表示,这样的案例在天坛医院有很多。如今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出现了危险因素早就诊从分层分级治疗来看,积极生活方式干预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对于认知障碍这种衰老背景遗传-环境的疾病来说,更具预防价值。



AD:需用整体观看待的一种老年退行性疾病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从对其认识上进行转变对于后续的诊疗显得尤为重要。”徐俊告诉记者,阿尔茨海默病是在衰老基础上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这就意味着只要是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这类疾病占比一定会越来越多。因此,在全球老龄化社会的今天,特别是在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老年人群最常见的神经退行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可以被延缓或逆转吗?“诊断发展到今天,我们认识到过去认为阿尔茨海默病不可逆,不太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改善,恰恰是因为他已经错过了有效的干预时间窗。”徐俊表示,从无症状到出现症状,可能需要10~20年,这个阶段是可逆转的,但往往这样可逆转可延缓的时间窗口并没有被抓住。《柳叶刀》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报告一直强调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性,2017年报告35%可以得到预防,2020年变为40%,最新的版本则是近50%。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脑功能退行性的改变,包括认知、情感、精神行为、自理能力的下降。阿尔茨海默病的出现并不仅仅意味着大脑的衰老,同时伴随着其他器官系统——心肝脾肺肾肠骨等多器官系统的衰老。“我们需要打破阿尔茨海默病只累及大脑的错误理念。不论是国内的整合医学,还是国外的功能医学,都是从把人看成器官、组织、细胞细分、微分的思路兜转回来,从整体角度出发,更好地认识这个疾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大有可为,也必须要有所作为。”


以生物标志物为抓手

开展群防群治和早期筛查


从100多年前,捷克、德国神经病理学家发现痴呆患者脑内存在神经炎性斑(又称脑部老年斑),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陆续建立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中心,证实Aβ和磷酸化tau的分子病理来源,不断推动伴随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发展,到2007年,阿尔茨海默病NIA-AA诊断指标明确加入Aβ、tau蛋白作为伴随病情进展的ATN生物标志物组合,不仅可以用于临床诊断,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了对个体化治疗的指导预后的判断。


“2006年酝酿提出匹兹堡复合物用于Aβ生前诊断时,我正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即将结束,可以说是见证了一个理论假说变成临床重要指引依据的里程碑式的进程。”徐俊表示,近20年来,从AD的群防群治,早期筛查、全病程管理方面,国内医疗界从理念和实践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2009年我们在国际阿尔茨海默病会议上提出对住院患者和社区老年人群进行尽可能100%筛查时,欧美并没有指南推荐。到了2018年,他们提出来可以在认知中心3~5年内实现这种筛查,但社区筛查仍认为短期内不可行。而到了2023年,特别是刚刚结束的2024年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上,《JAMA》和《Lancet》都明确指出,一定要做好社区老年人群的筛查。”徐俊说道,“相当于他们用了近20年时间实现了自我否定式指南更新,也间接认可我们提出的做好社区认知筛查工作的建议。”


重视阿尔茨海默病

整体治疗理念与四级预防体系


随着阿尔茨海默病伴随诊断不断获得病理学的证实:P-tau 217、P-tau 181、P-tau 231等为代表的血液伴随诊断基本上能达到脑脊液Aβ、tau-PET的效果,进一步强化了明确提出提前干预的重要性。

举个例子:某个体未表现出痴呆症状,只是轻度认知障碍(MCI);甚至只是有阳性Aβ斑块、异常的P-tau217,认知功能测评仍处于正常水平时是否需要干预?是否用疫苗、甚至提前用Aβ单抗?或者是从脑肠轴和整体观念进行多维度生活方式干预?

徐俊表示,目前证据表明,对于没有家族史,不携带阿尔茨海默病致病性突变基因,采取综合生活方式干预方案可能更可行且性价比更高。而如果有Aβ阳性或血液P-tau 217出现异常,并且认知损害有进展趋势,就需要药物积极干预。

“近期仑卡奈单抗未获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让我们更加重视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不仅是新药本身,还涉及药物经济学、公共卫生预防重心调整问题等,也涉及到各方面获益和潜在风险的权衡。就像国产创新药甘露特钠提出其靶向肠脑轴作用机制后国内外异议纷呈,但随着肠脑轴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诸多新证据的发表,特别是华盛顿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AD学者进行的背靠背AD转基因鼠实验验证了该假说,提示未来围绕代谢肠道菌群、内分泌与神经系统间的复杂联系会推动该领域更多新药涌现。”

徐俊也分享了课题组近3年年发表的脑健康系列文章:与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慢性疾病类似,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也需要遵循四级预防理念。零级预防作为脑健康基石,是指通过全人群健康干预,全面预防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出现, 从而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14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包括:教育程度较低、高血压、听力障碍、吸烟、肥胖、抑郁、缺乏运动、糖尿病、社交少、过量饮酒、创伤性脑损伤和空气污染,以及视力丧失、高LDL水平,可以预防或延缓近50%的阿尔茨海默病。作为新膺国家卫健委医学科普专家,徐俊一直在社区、养老院、医院、同行交流中持续分享这些理念。


积极推动科研转化

造福更多患者


除了人群防控,创新诊疗方法的研究、应用是业界的不懈追求。徐俊认为,对于从0到1的创新自然是一种飞跃,从1到10000的创新也不容小觑。如何把科技创新的理念落实到临床诊疗水平提升上,让更多研究发现和发明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是天坛医院作为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的核心工作之一。10年来,天坛医院建立了成员单位达2030家,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网络;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与样本资源库,已成为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脑血管病研究中心。

徐俊表示,天坛医院在认知障碍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包括国产创新药甘露特钠等一些已经上市或即将上市的新药临床研究方面,天坛医院都作为主要参研单位之一参与其中。而且联合国内多中心团队对创新诊疗设备研发都在持续发力。


记者手记


在采访过程中,徐俊表达了自己对从事领域的热爱。在他看来,阿尔茨海默病是颇具挑战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不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诊疗;也需要患者家庭成员的配合实现更好的生活方式干预;还要配合慢性疾病防控总体规划,不断更新重塑AD的四级预防架构,持续推动早期预防、全程管理。北京天坛医院作为研究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如何让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实现从“0”到“1”,再到“无穷”的接力,都是我们对患者生命健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医学创新不竭的动力。如同徐俊在这次医师节巡展海报中的主题——“携手同行,共筑记忆防线”,他希望未来更多地联合多学科、患者、家属、志愿者团队,努力将干预重心下沉、阵线前移到社区,从而践行王辰院士的指导:临床问题是医药创新的源泉。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