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返回官网

集专家智慧,探理论转化,促深度融合 --中医风邪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研发及古方二次开发专家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5-07-07 17:00:08来源:医师报作者:wuruibo

近日,由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医师报社联合共同举办的“中医风邪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研发及古方二次开发”专家研讨会在广州顺利召开。

wechat_2025-07-24_173251_578.png

熊大经教授、王新华教授、郑劲平教授、杨子峰教授、沈朝斌教授、李泽庚教授、刘蓬教授、孙增涛教授、邓力教授、林琳教授、孔令东教授、李博主任等20余位不同医学领域临床及基础研究专家学者齐聚广州,为深入挖掘中医风邪理论的科学内涵,推进相关中药创新研发及经典方剂的深度开发,支持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建言献策。

理论探索:多师协同,古方新研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杨子峰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李泽庚教授、广东省中医院林琳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孙增涛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蓬教授、南京大学孔令东教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沈朝斌教授分别主持中医风邪理论指导的中药研究探讨和经典中成药玉屏风二次开发进展研讨两个环节。

多位专家分享了精彩报告:

杨子峰教授做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突发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创新团队主旨报告,分别从团队基本情况,研究领域及研究方法,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学科建设、经费支持及保障情况,预期标志性成果等方面展开介绍。创新提出,绘制邪毒袭肺中医药调节免疫主动防御新图谱,集成中西医邪毒袭肺研究的新方法、新工具,率先开展呼吸道感染X-疾病的中药药效评价,实现主动防御新理念。

成都中医药大学熊大经教授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和个人经验做“谈谈风邪——风邪新释”会议报告,通过解析风邪文化内涵、广义与狭义之风及体内风来源,指出风邪与过敏性疾病关联,提出以祛风为纲、补虚为要的治疗思路,强调中西医融合的重要性。

孔令东教授做肥甘厚味致五脏六腑俱生痰生物学基础及干预策略相关报告,报告主要包含果糖代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五苓散对高尿酸症的影响,果糖摄入与疾病关联,果糖代谢与疾病关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内容。

北京中医医院李博主任围绕“中药新药研发中人用经验数据的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内容涵盖人用经验的应用价值、数据来源、质量评价以及经验总结等方面。探讨了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并着重强调了医患共建循证叙事诊疗及开展混合研究的重要性。

占扬清主任汇报玉屏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研究进展,涵盖指南推荐、文献分析及多项临床研究。

王珂欣副研究员以中药经典名方玉屏风为例分享御风邪以治未病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及中药干预探索报告,主要内容包含免疫-代谢-微生态三维互作的风邪生物学基础;玉屏风御风邪的三维认识为玉屏风临床减少急性加重、改善生活质量潜在科学解释及机制;玉屏风抑制BCAA代谢动态调控免疫-微生态以达御风邪之功效的科学内涵。

按照总书记要加强研究论证,总结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和诊疗规律,组织科技攻关,既用好现代评价手段,也要充分尊重几千年的经验,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讲话精神,本次会议集结专家的智慧,探讨理论向实践转化的策略,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为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通过本次研讨会,构建了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各位专家通过深入交流在中医风邪理论及相关中药研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实践经验与前沿观点,识别当前研究和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共同探讨解决策略,加速中医风邪理论在中药研发和古方深度开发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疗效和地位。

真知灼见:多域共探 风邪杨帆

在王新华教授的主持下,熊大经教授、郑劲平教授、占扬清副主任医师、沈朝斌教授、李泽庚教授、刘蓬教授、孙增涛教授、邓力教授、李博主任等来自不同学术领域的临床专家,围绕1.风邪理论与呼吸疾病中西医结合的契合点;2.中医风邪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研究探讨;3.玉屏风中成药二次开发路径思辨,议题展开了讨论:

专家们畅所欲言,分别从基础研究、临床经验、未来探索、中西医融合等维度展开了深入的研讨。通过对中医基础、前沿理论和科研成果的细致剖析,探寻疾病的发生机制与发展规律,为后续的临床实践及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

完美落幕:融合创新,共促发展

杨子峰教授在总结时表示,中药是我国的瑰宝。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需要有明确的中医理论研究作为支撑。日常需注重积累,促进学科与团队的交叉融合,如此才能在国家层面彰显中医更深层次的优势。希望在中西医融合与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大家加强沟通、深入交流、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都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和学科壁垒,通过频繁且深入的沟通交流,让西医先进的技术手段与中医深厚的理论底蕴实现无缝对接,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收藏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