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名称:陈朝阳
-
监管缺失 恶性舆论充斥医改
引起业内口诛笔伐的“同仁医院门诊不限号”事件,随着近期相关数据的发布一切明朗:医院没有熔断,医生没有累死。然而相较于该政策实施首日微博、微信上的喧嚣,同仁医院的数据辟谣并没有收获相应的传播热度。 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从上到下一系列革新之举密集出台,许多政策引爆舆论。关心医改、关注医改本是好事,因为来自民间的声音是相关政策查漏补缺的有效途径,然而,舆论场充斥的“恶性舆论”不得不让人警惕与关注。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身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话语权得到高度释放,尤其是近几年微博、微信的出现,新媒体
2017-10-19 -
-
“医”不聊生的解药在哪里?
陈医生走了,他的不幸离去发酵出公共话题持续鼎沸。医患关系、行医安全、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医媒矛盾……微博、微信的到来让多元声音得到了充分释放,朋友圈里尽是“十万+”的文章。声音的聒噪也让人迷茫,无限扩展的观点夹杂着情绪的宣泄,也让事件脱离最应该讨论的靶点。 每当有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在归因思维的主导下,医患关系与医媒关系成为抨击的对象。 “医生很无辜”、“患者很残暴”、“媒体很黑心”成为解读此类事件的常用标签。 如果跳出医疗行业,俯瞰整个社会系统,医疗行业中的对撞与冲突、医生的痛楚与迷茫绝非“限量专供”,各
2017-10-19 -
暴力伤医有休无休?
广州英雄广场的烛光,微信朋友圈中的“黑丝带”运动……广东省人民医院陈仲伟医生因抢救无效不幸辞世,终年60岁,连续抢救43小时,身受30余刀……一串数字的背后是一名医生生命的归零。 陈医生的离去点燃了医生们积蓄已久的情绪。舆论场上,陈医生为何离去,“谁会是下一个陈医生”的拷问发人深思。 让我们为正义而努力吧! ▲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 廖新波 当一场灾难降临,不管天灾还是人祸,不管是海难还是空难,不管是车祸还是恐袭,人们都会以各种方式表达一种心情。目的是抚平伤痛,期待灾难不要再重演。作为一个有正义感、有同
2017-10-19 -
拥抱新技术 不忘基本功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3D打印、纳米止血、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外科新产品、新技术推陈出新步伐加快。这些纷繁璀璨新技术的运用,是否还需要外科基本功?在年轻医生的培养中,外科传统是否需要发扬?在2016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年会召开之际,本期邀请分会专家进行了讨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深明 外科传统不仅要传承还要发展 如今,外科新技术飞速发展,高清腔镜、3D打印、人工关节等新技术正在给外科医生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惊喜,也给患者带来了福音。 在普外科的范畴中,腹腔镜技术是目前较新的技
2017-10-16 -
回音壁
言为心声,每一篇稿件的反馈,都代表着一名医生的所感所思所想。向观点致敬!我们将每周选取微信公众号(DAYI2006)精彩留言与您分享。 #暴力伤医症结在社会戾气# 5月31日微信 一叶飘走:表面文章,没有写到痛处,为什么以前没有这种现象呢?症结是医疗过度市场化,不出事才怪。打击力度不够,正气又不足,邪气会不入内吗? 周熙东:读医学院时,全班40人能考到90分的屈指可数。指望医生与病人交流3小时病人就能理解,天方夜谭!病人与医生的矛盾不是什么告知不到位的问题,根本原因是钱的问题,是医疗保障低下的问题,如果看
2017-10-13 -
基层要快“胖” 大医院慢“瘦”
5月26日,广东省发布《广东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逐步降低大型医院门诊比例,鼓励大型医院逐步取消门诊”。 当下,分级诊疗被赋予重任,有学者称分级诊疗是中国医改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分级诊疗实现之时,中国医改成功之日。 在医疗较为发达的国家,医疗体系分工明确。大医院不设门诊已经成为常态。大医院主要承担学术研究、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小医院则承担首诊、转诊等工作。 而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大医院功能定位模糊、大包大揽,导致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医疗体系严重扭曲畸形
2017-10-13 -
一定要给“丢肾门”做个了断
最近,《新安晚报》“火”得可谓“不要不要”的。从月初推出独家重磅调查“我的右肾去哪儿了”之后,它就成了媒体中的超级网红。如今到了月底,这家安徽省最大的都市报却“引火上身”。最近十几天,每天都有人去这家报纸的官微“点蜡烛”,要求道歉之声日益高涨,中国“医媒矛盾”掀起新高潮。 《公共卫生杂志》的一篇文章显示,中国的暴力伤医事件愈演愈烈。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的多位研究人员分析了2003年至2013年的暴力伤医、杀医事件。数据之外,关注度颇高的是一组“不实医疗报道回顾”。该“回顾”例举了媒体失实报道的“缝肛门”、“
2016-05-26 -
重构医疗 互联网能帮什么忙?
“医生要在手术室里才叫医生,而不是在化妆室。”这是最近大热医疗题材韩剧《太阳的后裔》中的一句台词。 如今,互联网医疗异军突起,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以及医疗类App如雨 后春笋般涌现,甚至不少地区还出现了互联网医院、云医院,仿佛要颠覆传统医患之间面对面的“诊室模式”,医师“职业场景”的虚拟化呈现。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正如电影《老炮儿》所言,万事都要讲规矩。医疗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更是不会例外。这也是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疗界的“大腕”们所要求的,医疗一定要贴近临床、贴近患者。 那么,如此蓬勃发展的
2016-03-31 -
微言大义
@柳叶飞刀 #中央下文件不以论文评医生职称#废除一个不合理的政策是好事情,但前提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更合理的新的体系可以运行?以能力、实绩、贡献论英雄,怎么评价?会不会又滋生出新的弄虚作假? @盖茨基金会 #疫苗挽救生命#每一次疫苗事件的影响都极其深远。1998年,多名医生在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论文,认定自闭症与麻风腮(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疫苗有关,这在家长中引起巨大恐慌。2004年,英国疫苗接种率降低到80%,麻疹发病率直线上升。2008年,美国麻疹发病率超过1997年以来的任何一年。 @一个有点理想
201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