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报道/详情

中国人和白种人乳腺癌有差异吗?

时间:2017-11-02 14:23:18来源:未知作者:许奉彦 于伟 阅读: 94120

未来中国人群的乳腺癌发病特征将逐渐接近西方人群,其远期预后将更依赖于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所导致的筛查,优效治疗以及医疗保险的获得,而不单纯是肿瘤行为其本身。

blob.png

近日,在2015年CSCO年会上,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宋传贵教授对比中美人群,阐述了乳腺癌发病特征的差异。

宋教授介绍,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依然处在上升通道,由于早期发现及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在大城市处于平台及下降态势,但在农村仍然处于上升态势。乳腺癌病死率的演变趋势凸显社会经济状况在乳腺癌发病及死亡率中的密切联系。近30年来,许多富裕阶层移民西方,这些人群是高社会经济状况的中国人群,代表未来中国进入高收入社会后的社会经济状况。当中国人移民至美国后,由于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改变,其乳腺癌发病特征也随之改变,既有别于白种人,也有别于中国本土人。乳腺癌的发病特征是否存在人种差异,及西方生活的华裔女性是否与本土人群存在差异?

宋教授开展的研究基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从中筛选出1990-2009年确诊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其中华裔女性3868例,白种人女性208 621例,且两组患者均于美国定居。两组病例在乳腺癌病理类型及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状态、AJCC分期、ER及PR状态、HER2状态等方面则没有差别;在接受保乳手术治疗和放疗的人数比例方面,定居于美国的华裔患者明显多于中国本土患者,而与白种女性患者的比例相当。

对两组人进行比较的结果显示,中国女性患者相较于白种人女性患者,其发病年龄更早、婚姻状况更稳定、家庭平均收入更高,且居住于大都市的比例更高;中国患者总生存期(OS)明显优于白种女性患者,而乳腺癌特异性生存(BCSS)则无差别。

本研究基于SEER数据库进行比对的结果发现,定居于美国的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与白种女性患者比较,在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居住条件方面存在差异,且具有更长的OS,说明乳腺癌的预后不存在明显的人种差异,而与所获取的医疗资源有关。

宋教授强调,伴随经济的发展,中国本土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越来越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未来中国人群的乳腺癌发病特征将逐渐接近西方人群,其远期预后将更依赖于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所导致的筛查,优效治疗以及医疗保险的获得,而不单纯是肿瘤行为其本身。

宋教授还表示,籍此研究为中国本土居民乳腺癌发病特征的未来趋势提供一定的参考。

666613127165444301.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