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和白种人乳腺癌有差异吗?
未来中国人群的乳腺癌发病特征将逐渐接近西方人群,其远期预后将更依赖于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所导致的筛查,优效治疗以及医疗保险的获得,而不单纯是肿瘤行为其本身。
近日,在2015年CSCO年会上,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宋传贵教授对比中美人群,阐述了乳腺癌发病特征的差异。
宋教授介绍,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依然处在上升通道,由于早期发现及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在大城市处于平台及下降态势,但在农村仍然处于上升态势。乳腺癌病死率的演变趋势凸显社会经济状况在乳腺癌发病及死亡率中的密切联系。近30年来,许多富裕阶层移民西方,这些人群是高社会经济状况的中国人群,代表未来中国进入高收入社会后的社会经济状况。当中国人移民至美国后,由于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改变,其乳腺癌发病特征也随之改变,既有别于白种人,也有别于中国本土人。乳腺癌的发病特征是否存在人种差异,及西方生活的华裔女性是否与本土人群存在差异?
宋教授开展的研究基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从中筛选出1990-2009年确诊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其中华裔女性3868例,白种人女性208 621例,且两组患者均于美国定居。两组病例在乳腺癌病理类型及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状态、AJCC分期、ER及PR状态、HER2状态等方面则没有差别;在接受保乳手术治疗和放疗的人数比例方面,定居于美国的华裔患者明显多于中国本土患者,而与白种女性患者的比例相当。
对两组人进行比较的结果显示,中国女性患者相较于白种人女性患者,其发病年龄更早、婚姻状况更稳定、家庭平均收入更高,且居住于大都市的比例更高;中国患者总生存期(OS)明显优于白种女性患者,而乳腺癌特异性生存(BCSS)则无差别。
本研究基于SEER数据库进行比对的结果发现,定居于美国的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与白种女性患者比较,在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居住条件方面存在差异,且具有更长的OS,说明乳腺癌的预后不存在明显的人种差异,而与所获取的医疗资源有关。
宋教授强调,伴随经济的发展,中国本土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越来越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未来中国人群的乳腺癌发病特征将逐渐接近西方人群,其远期预后将更依赖于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所导致的筛查,优效治疗以及医疗保险的获得,而不单纯是肿瘤行为其本身。
宋教授还表示,籍此研究为中国本土居民乳腺癌发病特征的未来趋势提供一定的参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聚焦老年健康,多方联动助力帕金森病全程管理
2025-04-21 -
new构建AI医疗新生态 推动医学范式变革
2025-04-21 -
new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分论坛湖北社会办医创新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04-10 -
newAI点亮“星星的世界” 给孤独症家庭多一份希望
2025-04-03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2022年度珠江肝胆专科医疗联盟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2022-09-27 -
“胰”起向未来!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干预方式专题研讨会线上召开
2022-05-31 -
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是时代所需!2022年度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京举行
2022-01-11 -
詹启敏院士:便捷医疗流程,优化医疗服务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1-11-29
-
生物治疗:修剪枝蔓 力促健康成长
2017-09-22 -
第四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专题
2020-09-06 -
聚焦房颤“前沿与创新”,共同推动房颤事业发展|第21届心房颤动论坛(7.7·大连)开幕
2023-07-10 -
聚中国智慧,绽放慢乙肝临床治愈新梦想
2023-05-16 -
“三潮汇聚 勇立潮头”-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深圳发表演讲
2023-07-18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专家提醒:未病先防 积极合理接种疫苗
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