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特刊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特刊/详情

如何正确选择外用药剂型

时间:2017-11-03 12:57:58来源:未知作者:徐金华 阅读: 202420

blob.png

外用药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使用时应针对病因对症下药,如化脓性皮肤病选择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选择抗真菌药物;非感染性皮肤病选择皮质激素或非皮质激素的抗炎药。病因不明者则根据病变性质选择药物。除此之外,药物剂型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作为皮肤科医师应掌握外用药物的剂型及其特点。

粉剂 有干燥、保护、散热等作用,适用于无渗出的急性、亚急性皮炎。常用的有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等。

溶液 是药物的水溶液,有清洁、散热、消炎及促进上皮新生的作用。主要作湿敷用,以4~6层纱布以溶液浸湿轻轻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敷于皮损部位,每次20~30 min,每天2次。适于有渗出的急性皮炎、湿疹或有小片糜烂、溃疡的皮肤损害。常用的有3%硼酸液,生理盐水等。

酊剂 为药物的乙醇溶液或浸液。酊剂涂于皮肤后,乙醇挥发,溶于其中的药物均匀地分布在皮肤表面,发挥其药理性能。破损皮肤及腔口周围忌用。

水粉剂 为不溶于水的粉剂(30%~50%)与水混合而成,用前应充分振荡混匀。有散热、干躁、消炎、止痒的作用。适用于急性皮炎无渗出者。常用的有炉甘石洗剂等。

油剂 一般以植物油调入药物而成,常用的有40%氧化锌油。适用于渗出不多的急性皮炎、湿疹者,有清洁、保护、减轻炎症的作用。

乳膏、霜剂 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中形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由于基质不同,可分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乳膏的渗透性较好,又易于清洗,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剂型。适于亚急性或慢性、无渗出液的皮损。

软膏 为药物与油脂性基质如凡士林、羊毛脂混匀而成。有保护、润滑、软化痂皮的作用。根据所含药物的性能还可发挥其治疗作用。软膏的渗透作用较乳剂强,适用于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的治疗。有渗出的急性期皮损则不宜用软膏。

糊膏 软膏中含有25%~50%粉末成分称为糊膏。因含粉末量较大,有一定的吸收水分和收敛作用。适用于有轻度渗出的亚急性皮炎、湿疹。毛发部位不宜用糊膏。

凝胶剂 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如聚乙二醇、丙二醇、纤维素等制成的乳状液型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局部涂后形成一层薄膜,清洁透明,如治疗痤疮用的2.5%~10%过氧苯甲酰凝胶。

气雾剂 气雾剂又称为喷雾剂。有散热消炎作用,作用短暂且浅表。适应证包括:适于体表大面积的喷雾,如重症大疱病大面积糜烂时,可喷含抗生素的气雾剂, 大面积晒伤时可喷含糖皮质激素的气雾剂。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