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特刊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特刊/详情

成人特应性皮炎 临床表现多样性与诊断

时间:2017-11-05 11:19:36来源:未知作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张建中 阅读: 88765

blob.png

特应性皮炎(AD)是美国皮肤科医生Sulzberger等于1933年提出的,其实早在1923年,Coca 等已经提出了特应性湿疹(AE)的概念,指湿疹伴有其他特应性疾病或有特应性疾病家族史,特应性皮炎和特异性湿疹是指同一种疾病,直到1966年日本学者Ishizaka发现免疫球蛋白E(IgE),人类对AD本质的认识才跨越了一大步,近十多年来随着皮肤屏障功能损伤和Th2型免疫反应机制的发现,人类对AD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成人特应性皮炎易于误诊

AD可发生于儿童,也可发生于成人,与儿童AD主要发生于头面部和四肢屈侧不同,成人AD的表现更多种多样,易于误诊。

2016年,我们通过对中国2662例湿疹患者的研究,提出了特应性皮炎诊断的中国标准,该标准包括3条:(1)病程超过6 个月的对称性湿疹;(2)特应性个人史和/或家族史;(3)血清总IgE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或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AD的诊断:第1条加第2条或第3条即可诊断。该诊断标准在成人AD的诊断中敏感性高,由于仅有3条,适宜临床应用。

我们发现应用“中国标准”,临床上很多诊断为湿疹的患者绝大部分实际是特应性皮炎。由于个人史和家族史发生可早可晚,我们提出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是“累积性诊断”和“过程性诊断”。

多方面问诊避免漏诊

成人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皮疹的形态、分布、面积、症状、治疗反应差别很大。根据我们的研究,几乎所有的成人AD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67%有皮肤干燥、52%患者有出汗时瘙痒、31%有面部皮炎、16%有眼睑皮炎、36%有屈侧皮炎、20%有皮肤毛周隆起(鸡皮疙瘩)。

此外,23%患者有荨麻疹、20%有白色皮肤划痕症、 20%患者有手足皮炎、23%有头皮糠疹/脂溢性皮炎、20%有耳周湿疹、11%有会阴部湿疹。有的患者由于皮疹较局限,常常被诊断为其他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痒疹、肛门湿疹等,我们发现约43%的特应性皮炎患者有个人史和/或家族史,应注意的是,个人史/家族史的询问不仅要问诊断,更要注意询问相应的症状(如打喷嚏、鼻塞、鼻子痒、流清鼻涕、眼睛痒等),这样才不至于漏诊。

指标与病情和活动度相关

成人特应性皮炎还可有若干实验室检查异常,如70%~80%的患者有血清总IgE升高,40%有过敏原特异性IgE,40%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这些指标往往与病情严重程度或活动度相关。近十多年,有学者发现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水平与AD疾病严重程度表现出较强相关。

成人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应遵循分级治疗原则。临床上一般按皮肤受累面积较小划分,皮损小于3%为轻度,3%~10%为中度,超过10%体表面积为重度。轻度AD以外用药为主,中度可结合系统用药,重度需要用免疫抑制剂或系统激素,近年来,国外开始用抗IL-4和IL-13单抗治疗中重度AD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