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医师执业问题亟待破题
学科建设
经过50余年的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了累累硕果:造就了一批中西医结合理论与临床专家、一个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形成、一大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问世……
然而,这个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符合国情与社会需要的专业,还存在社会地位不高、缺乏政策保障、执业范围受约束等诸多问题和困惑,亟待破题。
在历次的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年会上,来自全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专家学者,其关注的焦点,也总会集中于中西医结合医师执业与后继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因为,这些困扰着学科发展与人才辈出的问题不破题,将有碍中西医结合事业的长远发展。
55载 历程辉煌 硕果累累
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同志给卫生部党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的重要批示,自此,在全国掀起西医学习中医的热潮。
仅仅50余年的发展历程,造就了一批中西医结合理论与临床大家,而且取得了硕果累累的辉煌成绩,如中西医结合针麻研究及针刺镇痛原理研究、抗疟新药青蒿素开发研究、中药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细胞白血病及其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机量研究、活血化瘀研究等多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均居国际领先水平。
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倡导的西医学习中医,开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研究,创造新医学,既符合我国国情和医学科学发展规律,又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或单纯中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成果的问世,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学科的迅速发展与成熟。迄今,全国已建立30多家中西医科研院所,30多所医学院校开设了中西医结合专业,中西医结合医院达245所,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超过7万人。
但中西医结合与传统中医、现代医学相比,仍属一门年轻的学科。就现实国情和社会健康服务需求而言,中西医结合医师的社会地位、政策保障、执业范围等诸多方面尚未得到充分保障。
执业参考资格的困境
1999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对医师权益的保障以及执业的规范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中西结合医师执业考试方面,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目前,全国各大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置中西医结合方向专业的已为数不少,西医基础与临床课程设置比例也均达到50%或以上,但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五年制本科和七年制硕士生在考取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时,却遇到了参考资格的困扰,毕业后只能考中医医师资格而不能考取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
相反,有西医学习背景的医师,不论中医知识含量若何,只要学习了中医,就有资格参加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显然,这些均与我国国情的西医医师、中医医师及中西医结合医师“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发展政策不相适应,不利于中西医结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如何改善目前中西医结合医师执业资格的条件现状,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激励机制,做到使择业者自愿选择、自由择业,以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师队伍建设,保持学科发展的良性循环,是政府管理部门应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执业范围约束的困惑
分布于各级医院的中西医结合医师或中医医师多系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院校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现代医学的诊治技能和中医辨证施治的能力,但中西医结合医师的岗位设置、执业范围、职业前景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政策的约束和困扰。
重温《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并咨询有关医政管理部门得到的答案是,中西医结合属于中医类别,所从业的岗位应为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或西医院的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
尤其是在2005年卫生部“医院质量管理年”检查时,提出中西医结合医师在西医院内从事内、外、妇、儿等工作属于“执业错位”,致使许多在西医院从事多年临床工作的中西医结合医师被迫离开了原有工作岗位。
来自某三甲医院的院长举例说,于2003年获得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一直在医院从事妇产科临床的一位优秀女性医师。原以为自己可以安心钻研业务,在自己喜爱的岗位上干一辈子,没想到2007年医院接受省级医疗保险检查时被告知,“执业超范围,不能在西医院内从事手术科室的工作”。被迫改做行政工作,实际上是使医院失去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
如此的执业体制,显然与国家中西医结合方向教育设置不协调,不仅限制了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而且也影响了中西医结合专业设置与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因此,执业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国家提出了很多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的举措,期待有关部门能够切实解决中西医结合医师面临的执业困境,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健康发展。
展望
在历次的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年会上,专家们关注最多的依然是中西医结合事业的现状,尤其是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执业、职称评定等问题。
大家一致认为,中西医结合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目前正面临着“危”与“机”并存的局面,政府管理部门应给予关注和重视。
当下,中西医结合医师正面临的“危”,是指对这个学科的重视、管理、支持力度尚不够。现行中西医结合人员的职称评定、执业岗位、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考取等问题缺乏政策保障,不适应当今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科学建设的要求。中西医结合逐渐成为“被冷落的优势”,存在逐渐被边缘化的危险。
中西医结合医师正面临的“机”,是指今日形势很好,中西医结合作为我国重要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之一,国家提出了很多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的举措。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的互相渗透、互相吸收,取长补短,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系,也是我国对人类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贡献。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领域的奇葩,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时代,还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在参加“纪念毛泽东关于西医学习中医重要批示发表50周年大会”时,均充分肯定了50年来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的成就,也提出要加大对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支持力度。
陈竺提出:中西医结合汲取了中医药学宏观整体和西医药学微观局部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两者结合,是对中西医药学各自优势的集成,是整体医学时代所追求的目标。大量的医学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药或单纯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代表了整体医学发展的方向,代表了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同时,强调中西医结合的内在优势是中西医结合工作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要认真系统地总结50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历史经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本着“自主创新”的原则和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新医药学奠定基础”的目标,组织全国中西医结合专家,认真研究和制定长远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发展规划。
近期,国家主席 又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更为坚持“中西医并重”这一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增加了厚重的砝码。
这些充分体现了卫生管理部门的领导正积极关注和期待着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中西医结合将迎来良好宽松的发展机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第十六届301呼吸疾病高峰论坛
2021-07-23 -
new【即时报道】推广最适合患者的肺血管病治疗策略
4月21日,第三届东方学术呼吸病学术会议肺血管分论坛上,来自全国肺血管病领域专家为参会者带来更贴近临床,以及国内外最前沿的进展。
2019-04-21 -
new【即时报道】未来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方向——病原快速诊断体系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医学中心李强教授从病原快速诊断体系的定义、构成要素及其在重症和疑难肺部感染诊疗中的应用方面对病原快速诊断体系在慢阻肺诊断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阐释。
2019-04-21 -
new【即时报道】烟草危害有目共睹,规范化戒烟诊疗势在必行
第三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控烟论坛于4月21日8点在浦东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厅隆重开幕。
2019-04-21
-
新时代新机遇 拥抱放疗新发展
2018-11-08 -
2018 CSTRO 主题发言抢先看|全面解析肿瘤放射治疗新机遇
2018-11-08 -
王绿化:从追赶到领跑 迎来肿瘤放射治疗学的春天
2018-11-08 -
鼻咽癌诊疗的瓶颈与挑战
2018-11-08 -
推广前列腺癌标准治疗势在必行
2018-11-08
-
【即时报道】未来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方向——病原快速诊断体系
2019-04-21 -
架设沟通桥梁
2017-09-20 -
【即时报道】推广最适合患者的肺血管病治疗策略
2019-04-21 -
【即时报道】建设时代特点的中西医结合呼吸病诊疗康复体系
2019-04-21 -
【即时报道】烟草危害有目共睹,规范化戒烟诊疗势在必行
2019-04-21 -
第十六届301呼吸疾病高峰论坛
2021-07-23 -
王绿化:从追赶到领跑 迎来肿瘤放射治疗学的春天
201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