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道德准则》:医师行为准则
6月25日,由中国医师协会道德建设委员会牵头,围绕相关政策法规,组织专家进行起草,经过向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各地方医师协会、医学专家、一线医师、法律和新闻工作者等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并在两会期间报送人大、政协的医卫界代表,几经易稿,终于尘埃落定的《中国医师道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正式对外公布。介于宣言和规范之间的《准则》,是医务人员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是对医生的良心要求和道德尺度,倡导医务人员自觉遵守。
面对面
医师报:在医务人员特别渴望权益得到保障时,中国医师协会起草准则基于什么考虑?
张雁灵:国外、中国台湾和香港都有行业准则。现在,中国内地医患关系紧张,中国医师更需要有自己的准则加强自律。我们不能要求患者对医师增加信任,而医师应遵从行业准则要求,赢得患者信任。这是和谐医患关系中,医师应主动做的一件大事。
医师报:道德准则没有法律约束力,与中国医师宣言存在那些区别?
张雁灵:这也是很多人的疑问。首先是概念上和认识上的区别。宣言是一种政治性表态,不是具体要求。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医务人员行为规范是法规性要求。从字眼上看,“准”是准许,“则”是指行为准则,它介于宣言与规范之间,是一份具有可操作的原则,对医师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
医师报:如何让准则内化为医务人员的自我约束?
张雁灵:对于准则,不能仅限于发布,而是使其指导几百万医师的执业行为。
首先,中国医师协会会对准则大力宣传并结合准则开展工作。以后的考核、宣教都要与准则相结合,使其成为有形抓手。其次,采用一些机制和办法将准则贯彻落实,如借助“医和”道德基金,将准则融入到宣传典型的工作之中。
一、基本准则
1. 坚持患者至上,给予患者充分尊重。
2. 敬畏生命,以悲悯之心给予患者恰当的关怀与照顾。
3. 不因任何因素影响自己的职业行为,拒绝参与或支持违背人道主义的行为。
4. 在临床实践、教学、研究、管理或宣传倡导中,承担符合公众利益的社会责任。
5. 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6. 以公平、公正的原则分配医疗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7. 维护职业荣耀与尊严,保持良好执业状态。
二、医师与患者
8. 不因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政治关系、种族、宗教信仰、国籍、出身、身体或精神状况、性取向或经济地位等原因拒绝收治或歧视患者。
9. 耐心倾听患者陈述,建立相互尊重的合作式医患关系。
10. 以患者可以理解的语言或方式与之进行交流,并尽可能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不以不实的宣传或不正当的手段误导、吸引患者。
11. 不以所学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术危害患者或置患者于不必要的风险处境。
12. 医师不应将手术、特殊检查和治疗前的知情同意视为免责或自我保护的举措,更不应流于形式或视为负担,而应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和宣教。
13. 医师享有对患者处方、治疗或转诊等技术决策的自主权,当患者利益可能受到损害而医师本人无力解决时,应主动通过相关途径寻求解决。
14. 选择适宜的医疗措施,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尽量给予医疗帮助或协助其寻找救助途径。
15. 追随医学进步,不断更新知识,通过自我提升,更好帮助患者。
16. 在医疗实践中,严格区分治疗行为与实验行为,恪守职业道德。
17. 正确评价自己的医疗能力,在个人技术有局限性时,应与同事商讨或寻求帮助,以求得到合理诊疗方案。
18. 在临床实践中应时刻关注可能威胁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向管理者提出危险预警和改进建议。
19. 在指导医学生临床诊疗活动中应避免给患者带来身心损害。
20. 慎重对待患者对于维持生命治疗的选择。尊重丧失能力患者在其丧失能力之前所表达的意愿,可通过生前遗嘱、替代同意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权益。
21. 为患者保守秘密,避免在公共场合讨论或评论涉及患者隐私或有身份识别的信息。
22. 除信息公开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而需要隐瞒信息的情况外,患者有权知道病历上与其相关的信息及健康状况,但病历上如涉及第三者的保密信息,医师则应征得第三者同意才可以告知患者。
23. 尊重患者的合理要求和选择,尊重其接受或拒绝任何医疗建议的权利。
24. 面对失去意识的急危患者,应寻求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在无法联系患者法定代理人时,医师可默认为患者同意,报经医疗机构管理者或授权负责人同意后施救。对自杀患者,也应挽救其生命。
25. 对行为能力受限的患者,应尽量让其在诊疗过程中参与决策。
26. 如果患者法定代理人或授权人禁止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疗时,医师有义务提出异议,如在危急时则以患者利益至上而从事医疗行为。
27. 发现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时,应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应特别关注对未成年人、妇女和精神障碍者的人身保护。
28. 在宣告患者死亡时,要严格按照临床死亡标准和相关医疗程序施行。在患者死亡后,应当安慰家属,告知其善后事宜。
三、医师与同行
29. 医师应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和支持;正确对待中医、西医各自的理论与实践。
30. 公正、客观评价同行医师的品格和能力,不包庇和袒护同行,积极参与医疗技术鉴定和出庭作证等法律程序。
31. 医师不应相互诋毁,更不得以不正当方法妨碍患者对其他同行的信赖。
32. 医师应与同行相互学习与交流,并将自己的技术和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年轻或下级医师。
四、医师与社会
33. 给予急需医疗帮助的人提供适当的医疗帮助并负有专业责任。
34. 对社会负有解释科学知识的专业责任,医师应成为公众健康的倡导者、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和公众健康危险的警示者。
35. 要意识到团体、社会和环境在患者个人健康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要在公共健康、健康教育、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社会福利以及相关立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6. 应确保所参与的项目研究符合科学和伦理道德要求。
五、医师与企业
37. 不得因医药企业的资助而进行有悖科学和伦理的研究,不能为个人利益推销任何医疗产品或进行学术推广。
38. 对于医药企业资助的研究,医师应该在公布、展示研究成果或宣教时声明资助事实。
39. 医师不得参与或接受影响医疗公正性的宴请、礼品、旅游、学习、考察或其他休闲社交活动,对于企业的公益资助、临床研究或学术推广应按规定申报和说明。
40. 应当抵制医药企业假借各种名义向医师推介的处方药品搭售、附赠等促销活动。
寄语
准则伴随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形成,既包含了医务人员光荣的历史传统,也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准则体现了医疗卫生行业的核心价值观,将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发挥非常重要作用。
期待广大医务人员共同尊崇《中国医师道德准则》,期待准则在全行业发挥更重要的引领作用。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 毛群安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第十六届301呼吸疾病高峰论坛
2021-07-23 -
new【即时报道】推广最适合患者的肺血管病治疗策略
4月21日,第三届东方学术呼吸病学术会议肺血管分论坛上,来自全国肺血管病领域专家为参会者带来更贴近临床,以及国内外最前沿的进展。
2019-04-21 -
new【即时报道】未来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方向——病原快速诊断体系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医学中心李强教授从病原快速诊断体系的定义、构成要素及其在重症和疑难肺部感染诊疗中的应用方面对病原快速诊断体系在慢阻肺诊断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阐释。
2019-04-21 -
new【即时报道】烟草危害有目共睹,规范化戒烟诊疗势在必行
第三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控烟论坛于4月21日8点在浦东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厅隆重开幕。
2019-04-21
-
新时代新机遇 拥抱放疗新发展
2018-11-08 -
2018 CSTRO 主题发言抢先看|全面解析肿瘤放射治疗新机遇
2018-11-08 -
王绿化:从追赶到领跑 迎来肿瘤放射治疗学的春天
2018-11-08 -
鼻咽癌诊疗的瓶颈与挑战
2018-11-08 -
推广前列腺癌标准治疗势在必行
2018-11-08
-
架设沟通桥梁
2017-09-20 -
【即时报道】未来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方向——病原快速诊断体系
2019-04-21 -
【即时报道】推广最适合患者的肺血管病治疗策略
2019-04-21 -
【即时报道】烟草危害有目共睹,规范化戒烟诊疗势在必行
2019-04-21 -
【即时报道】建设时代特点的中西医结合呼吸病诊疗康复体系
2019-04-21 -
第十六届301呼吸疾病高峰论坛
2021-07-23 -
王绿化:从追赶到领跑 迎来肿瘤放射治疗学的春天
201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