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特刊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特刊/详情

痤疮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最新研究发现

时间:2014-11-08 17:03:00来源:未知作者: 牛艳红 阅读: 69022

blob.png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Diane M. Thiboutot教授报告了痤疮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最新研究发现。

痤疮丙酸杆菌  Lomholt等进行的痤疮丙酸杆菌群体遗传分析提示,特殊的痤疮丙酸杆菌克隆可能引起痤疮发病。Fitz-Gibbon等研究显示,无论是否有痤疮,痤疮丙酸杆菌都是毛囊皮脂腺中的优势菌群;核糖分型4、5的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患者中占很大比例。此外,Sugisaki等发现,痤疮患者对痤疮丙酸杆菌的宿主免疫应答与正常人群不同。Dispenza M等也发现,痤疮患者与正常人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天然免疫反应不同。

痤疮丙酸杆菌相关细胞因子  IL-17:痤疮的皮损中,可见Th17+ 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体外试验发现痤疮丙酸杆菌诱导单核细胞Th17和Th1应答;单核细胞培养中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Th17应答过程可被全反式维A酸和维生素D阻断。这些数据表明,IL-17可能在炎症性痤疮中起重要作用。

炎性体:Qin等研究发现,受到痤疮丙酸杆菌刺激的人单核细胞会通过激活NLRP3和caspase-1通路分泌IL-1β;在痤疮皮损中,caspase-1 与NLRP3的表达均与组织的巨噬细胞相关;这些数据提示,炎性体的激活可能在痤疮的发病中起作用。

饮食与痤疮  高糖饮食可能导致高胰岛素血症、皮脂增多、痤疮增多。一项韩国研究显示,10周时低糖饮食者非炎性和炎性皮损的平均百分比均显著改善,整体评分也更佳。此外Spencer 等进行的回顾性研究显示,乳制品(尤其是牛奶)与痤疮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相关,低糖饮食可能改善这个状态,但巧克力是否会加重痤疮仍未知。而Hershey研究中,痤疮和低脂或脱脂牛奶呈正相关,与血糖指数或血糖负荷无相关性。

痤疮一般治疗  痤疮常采用联合治疗,应对了痤疮的多种致病因素,可达到最佳疗效。针对不同的痤疮发病机制,可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维A酸用于毛囊过度角化,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用于痤疮丙酸杆菌,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维A酸用于炎症,激素治疗、异维A酸用于皮脂分泌增多。

痤疮中抗生素使用   严重痤疮的控制依赖长期口服抗生素,这导致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逐年升高。近期数据显示,严重痤疮可用包括短期口服抗生素的综合疗法来控制。

及早、较长期应用维A酸有助于减少抗生素应用。Leyden等研究显示,外用维A酸单药治疗可有效改善炎性痤疮。Stein Gold L等的研究中,阿达帕林/过氧化苯甲酰+多西环素使用12 周后,患者痤疮明显改善。

异维A酸如何在治疗重度痤疮中发挥作用?Nelson等研究提示,异维A酸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导致皮脂分泌减少以改善痤疮。Dispenza M等发现,异维A酸可使单核细胞TLR-2 表达正常,使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细胞因子分泌恢复正常,使痤疮患者的固有免疫反应正常化。

新治疗方法  目前,多种新疗法已在临床试验中:EGCG;外用维生素D;各种光动力疗法,如甲基氨基乙酰丙酸、Lemuteporfin(Ⅰ/Ⅱ期临床)、新型四环素(WC3035);外用肉毒毒素;CD5789;口服rambazole(一种第二代维A酸类药物);17a- 丙酸脱氧皮甾醇;一氧化氮释放剂;IL-β单克隆抗体。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