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特刊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特刊/详情

生物制剂在中国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时间:2014-11-07 09:35:00来源:未知作者:王刚 阅读: 83254

blob.png

生物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高、见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点,代表着银屑病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已经上市的用于银屑病治疗的生物制剂包括阿法赛特(alefacept)、依法珠(efalizumab,已退市)、依那西普(etanercept)、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和乌斯奴单抗(Ustokinumab)等。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并已接近临床上市的还有Golimumab(抗TNFα人源性抗体)、Certolizumab(抗TNFα人源化抗体)、Guselkumab(抗IL-23/P19亚单位人源性抗体)、Tildrakizumab(抗IL-23/P19亚单位人源化抗体)、Ixekizumab(抗IL-17A人源化抗体)、Secukinumab(抗IL-17A人源性抗体)、Brodalumab(抗IL-17A受体人源性抗体)等。这些不同特性的生物制剂在临床前或/和临床研究中都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应用前景,为银屑病特别是重症银屑病的治疗带来了福音。

我国银屑病生物治疗起步较发达国家晚,目前已正式批准用于银屑病的生物制剂包括益赛普和英夫利昔单抗。前者是依那西普的国产类似产品,临床研究发现对斑块型银屑病的12周疗效,PASI50、PASI75和PASI90分别是86.11%、76.39%和52.78%,明显优于甲氨蝶呤;后者治疗斑块型银屑病10周时PASI75可达81.0%,并且观察到22周仍能维持良好的疗效。此外,在国内已经完成注册临床试验的生物制剂还有乌斯奴单抗和阿达木单抗,初步的统计结果显示对银屑病的疗效与国外临床试验的数据类似。

生物治疗方兴未艾,但仍然存在诱发各种感染、肿瘤、自身免疫反应等风险,其长期应用的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观察。我国应用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其高昂的费用和可能诱发结核病等严重感染。今后,研发更加高效安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剂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