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会议特刊
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会议特刊/详情

重要致病真菌分类进展及菌名变更

时间:2014-11-07 09:45:00来源:未知作者:余进 李若瑜 阅读: 111870

blob.png

近年来,分子系统发生学在医学真菌领域应用日益深入,这使得既往基于形态特征的致病真菌分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某些菌种属名出现变更,某些菌种合并为一个种,另一些菌种则认为包括多个种而演变为复合体。真菌本身命名相对复杂,因为真菌具有无性型和有性型,二型形态差异巨大,有不同命名方式。为了化繁为简,2011年国际真菌分类学者在阿姆斯特丹和墨尔本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一个新的命名原则,即一个真菌一个名字( one fungus one name)。基于上述变化,部分医学相关真菌的名称也发生了变更。


皮肤癣菌

皮肤癣菌中涉及名称改变的是须癣毛癣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须癣毛癣菌样的真菌分为4种:趾间毛癣菌T. interdigitale( 亲人性和亲动物性),其有性期为万博节皮菌;无性形本海姆节皮菌(T. anamorph of A.benhamiae);须癣毛癣菌(T. mentagrophytes),其有性期为猴毛节皮菌;和T.ernacei,其有性期为本海姆节皮菌。其中趾间毛癣菌也可进一步区分为亲动物性或亲人性。

红色毛癣菌复合体包括红色毛癣菌的所有变种、T. fischeri、T. kanei、T.raubitschenkii、苏丹毛癣菌、麦格尼毛癣菌和格威利毛癣菌。紫色毛癣菌包括了紫色毛癣菌和T.yaoundei。


毛霉目真菌

我国导致慢性(亚急性)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为多变根毛霉(Rhizmucor varibilis)。既往认为属于根毛霉属,但近期的研究显示将其归于毛霉属更为合适,其名称改为不规则毛霉(Mucor irregularis)。


 横梗霉(曾用名:犁头霉)

在毛霉病致病菌中犁头霉仅次于根霉常见。犁头霉形态特征是梨形的大型孢子囊,具有显著的囊托和多分枝的孢囊梗。犁头霉样真菌有3个不同的属:犁头霉属(Absidia sensu stricto),Lentamyces和横梗霉(Lichtheimia)。仅第3个属,即横梗霉属可以致病。

分子系统学的研究使得我们对真菌种的概念认识更为深刻,许多依据形态归为一个种的真菌被拆分为多个种,原有种的概念扩展为复合体。这部分涉及菌种较多,包括烟曲霉复合体、黑曲霉复合体、孢子丝菌、波氏假阿利什霉/尖端赛多孢、着色霉、近平滑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等。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