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学前沿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医学前沿/详情

信阳市中心医院成功开展首例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术

时间:2018-05-29 21:29:56来源:未知作者:河南通联站 阅读: 83450

 信阳市中心医院成功开展首例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术

本报讯(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陈静)日前,信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内外二科护士长徐瑾在骨干护士杨玉珍及孙志娟的合力配合下,首次成功开展了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术,此项技术为信阳市首例。

据徐瑾介绍,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是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中专业能力要求较高、技术难度较大的一项操作,是成人无法经上肢静脉及颈内静脉置管时的一种补救置管方法。

此项手术中的患者是一名右肺中央型肺癌伴纵膈肺门淋巴结转移,并合并全身骨转移的患者。病情重,输液治疗时间长,并且存在上腔静脉压迫狭窄现象,不能经上肢外周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但是,患者又需要输注化疗药物来治疗疾病,延缓病情的进展。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必须为患者建立一条安全的输液通路。以往都是经股静脉置入普通中心静脉导管,存在留置周期短,易感染,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如何才能为患者留置一条长期的安全且有效的输液通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解决护理人员穿刺困难的难题呢?”这引起了护士长徐瑾的深深思考。

 徐瑾借助外出学习与平日的经验积累,根据患者的病情、血管状况、合作程度、活动能力以及局部皮肤情况,迅速组织科室骨干护士杨玉珍和孙志娟进行了综合评估,在充分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后,决定为患者经股静脉置入PICC管。在三人紧密默契地配合下,应用B超引导塞丁格穿刺技术,历时半小时,为患者经股静脉成功置入PICC导管至下腔静脉,建立了一条较长期、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满足多周期化疗的需要,改进了经股静脉置入普通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时间短、易感染、易堵管等弊端。

目前,信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内外二科护理团队已经熟练掌握PICC置管盲穿、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置管以及置管后各种并发症的处理和常规维护及输液港的维护工作。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技术已日臻成熟。此项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预穿刺血管的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具有实时引导、可视化、减少并发症的优势,不仅能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还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穿刺途径。此次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成功开展,标志着信阳市中心医院静脉治疗技术迈出了新的一步,对因上腔静脉综合症、无法经上肢行PICC置管的患者开辟了一条较简单且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提高了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的整体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推动了医院护理服务技术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责任编辑:王明杰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