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糖尿病并发症数据平台启动
预计调研31个省(市、自治区)、121个监测点、50000例患者
“糖尿病对健康的危害源于长期高血糖导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及大血管受累,引起眼、肾、血管及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导致过早死亡。”3月15日,“ECCD中国行动-中国糖尿病并发症研究项目”启动会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主任委员贾伟平教授强调了在我国进行并发症筛查的必要性。该项目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发起,首个启动培训会在浙江省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行。
糖尿病并发症严重 筛查势在必行
贾伟平教授指出,糖尿病是21世纪最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已成为沉重的个人、家庭和社会负担。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在JAMA上的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达到1.14亿,位居全球第一。
她强调,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1/3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1/2会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的风险约为非糖尿病人群的2倍。
项目科学严谨 建“医防融合”新模式
贾教授还指出,中国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实施是对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文件精神的进一步贯彻落实。ECCD中国行动项目是一项设计严谨、有很好代表性的科学研究。
她强调,该研究的完成对评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对我国糖尿病患者及我国卫生经济所造成的负担,对探索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有效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本项目将由几百个医疗及预防卫生机构一起协作完成,开创了糖尿病临床专家队伍与预防专家队伍的首次深度合作的先例,对于建立医防融合防控糖尿病新模式及提高基层医护人员防治技能具有深远意义。
调查地域广 项目多 人数众
该项目将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在国家慢病监测网中随机选取121监测点进行调查,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城乡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及外周血管病变的患病率状况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该项目不仅造福于广大糖尿患者,也将为政府提供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防治决策的依据。
本次启动会进行了免费体检,项目包括:体格测量、心电图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查、周围神经及血管病变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和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的检测。工作组当天共完成50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调查及筛查工作。本次现场调查还采用了电子问卷,检查数据直接无线上传等信息支持新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证了项目的质量。
据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丽敏教授、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所钟节所长、白求恩公益基金会项目合作部巩志鹏部长参会。王丽敏主任团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侯旭宏团队和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国家项目组的培训团队莅临现场,参与工作。
指南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建议
2型糖尿病确诊后 应立即进行眼底检查
“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诊断后进行首次综合性眼检查。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的 5年内应进行综合性眼检查。”近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发布,新指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一重要并发症的筛查时间做了明确规定。新指南强调,对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至少每 1~2年进行复查,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则应增加检查频率。
“糖尿病发病10年后,60%的患者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年后高达80%。”研究证实,糖尿病病程8年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是糖尿病病程小于8年者的3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处于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疾病。在无症状人群中进行筛查试验可以评估疾病的存在与否或疾病风险。有效的筛查可减少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筛查
新指南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包括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此,从防盲角度来说,定期做眼底检查尤为重要。2型糖尿病在诊断前常已存在一段时间,诊断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因此, 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应尽快进行首次眼底检查和其他方面的眼科检查。
在没有条件全面开展由眼科医师进行眼部筛查的情况下,新指南建议由内分泌科经培训的技术人员使用免散瞳眼底照相机,拍摄至少两张以黄斑及视乳头为中心的 45°角的眼底后极部彩色照片,进行分级诊断,是可行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法。对于筛查中发现的中度及中度以上的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由眼科医师进行进一步分级诊断。
初筛的时间非常重要,新指南强调, 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明确诊断后短期内由经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首次散瞳后的眼底筛查。而 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的 5年内应进行筛查。
随访
新指南建议,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推荐每1~2年行一次检查;轻度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每年1次,中度非增殖期病变患者每3~6个月1次;重度非增殖期病变患者每3个月1次。
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如果准备妊娠,应做详细的眼科检查,应告知妊娠可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危险和(或)使其进展。指南强调,怀孕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妊娠前或第一次产检、妊娠后每 3个月及产后 1年内进行眼科检查。指南不适用于 GDM和妊娠期显性糖尿病患者,因为这两类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危险并不增高。(表1)
对于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应每 3个月进行复查。
推荐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估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病理变化发现糖尿病黄斑水肿。
关于远程医疗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和管理中的作用目前仍有争议,多项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
赠书活动
贾伟平向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赠书
贾伟平教授还向参与培训的医务人员赠送了由其编著的书籍“糖尿病防治中的新鲜事儿——重大科研为你揭露糖尿病”和“糖尿病防治路上指南针”。
活动现场热列,受到与会者热列追捧。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7-112025
创新技术守护老视患者精彩“视”界
-
new打造消化医学学科高地 泰康医疗消化医学中心成立揭牌
2025-06-29 -
06-242025
多方合力聚焦妇幼健康 让科学信息抵达每一个家庭
-
new聚焦AI时代的病理检验智慧化建设与创新,第三届中日病理检验创新论坛召开
2025-06-20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2022年度珠江肝胆专科医疗联盟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2022-09-27 -
“胰”起向未来!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干预方式专题研讨会线上召开
2022-05-31 -
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是时代所需!2022年度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京举行
2022-01-11 -
詹启敏院士:便捷医疗流程,优化医疗服务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1-11-29
-
生物治疗:修剪枝蔓 力促健康成长
2017-09-22 -
第四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专题
2020-09-06 -
聚焦房颤“前沿与创新”,共同推动房颤事业发展|第21届心房颤动论坛(7.7·大连)开幕
2023-07-10 -
聚中国智慧,绽放慢乙肝临床治愈新梦想
2023-05-16 -
“三潮汇聚 勇立潮头”-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深圳发表演讲
2023-07-18 -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胆肿瘤精准治疗分会成立,肝胆二科潘明新当选首届主任委员
2022-09-27 -
专家提醒:未病先防 积极合理接种疫苗
2023-07-22